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侯门闺逆

章节目录 第九十三章 朝中生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谢氏蹙了蹙眉,仔细回想小姑子口中的那位程家七小姐,突然就变了脸色。

    “小姑子这是想埋汰谁呢?那程家七小姐不就是去岁被退亲的那位吗?你将她说给庭儿,又是置庭儿于何地?”

    沈慧仪赶忙赔笑道:“虽是被退亲了,但错却不在七小姐身上。是那万家小子与他的表妹珠胎暗结,背信弃义在先,而后又倒打一耙,诬陷七小姐与人有私,实则是天大的冤枉。”

    接着沈慧怡又为程七小姐说了一箩筐的好话,直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话里话外的意思皆是,沈慕庭就算是娶一个被退过亲的高门嫡女,那也比商女出身的苏五小姐要强上百倍。

    谢氏冷笑一声,若非郡主大嫂手段通天,对各家内宅的情况摸得通透,她还真要被小姑子给哄骗过去了。

    “旁人不知,小姑子也当我这个嫂子好欺吗?万家小子背信弃义是不假,可那程七小姐深夜与人私奔,后被关入程家庵堂禁足反思也是真吧?你好歹也是庭儿的亲姑母,却帮着外人来算计坑害自家亲侄子,良心何安?若是被老国公和老太君泉下得知,只怕真的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找你算账。”

    沈慧仪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程家隐瞒至深的秘辛却被自家嫂子轻易得知。她刚想反驳否认,在看到谢氏嘴角那抹讥诮的笑容时,却生生止住了口。

    “我知道小姑子你在夫家的日子不容易,此行必定也是被逼而来,实属无奈,我谅解你的苦衷,此事只当你没提过,我没听过。小姑子回去之后,只需言明我苏沈两家结亲一事板上钉钉,无可变更,想来他们也不能因此再为难与你。”

    谢氏没有咄咄逼人,反而给了沈慧仪一个台阶下。

    不管对方是自愿还是被迫的,她始终都是沈慕庭的亲姑母,自己的小姑子,该留的脸面和情分还是得留。

    沈慧仪翕动着红唇,开了又合,合了又开,最终没再说出什么难听话。

    此事本就是她和程家人不占理,若闹将开来,丢脸的只会是他们,最后一脸铁青地离开了娘家。

    她是收了五房的好处,上门游说不假,然而她也是真心为着自家侄子的前途考虑。

    若是沈慕庭有了一个强硬的岳家做靠山,在朝堂上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将来才有望复苏辅国公府的荣光。

    而苏五小姐能帮上他什么忙?凭她那点嫁妆吗?沈家又不缺这点银子。

    沈慧仪怀着满身怨念走了,谢氏却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天不仅是自己的丈夫和小姑子连番来劝说她退亲,就连那些沈氏族老也相继出面干涉,个个都是打着为了儿子好的名义来劝说,弄得她是烦不胜烦。

    谢氏只希望一切顺顺利利的,让儿子早日抱得美人归。

    沈慕庭从母亲口中得知了此事,脸色阴沉地去了一趟沈氏宗亲,也不知他说了什么,总算将那些人打发走了,再也不敢来谢氏面前指手画脚。

    至此,苏、沈两家结亲一事造成的轰动慢慢平息了下去,虽偶有人谈及,但也不会那么不开眼地说难听话了。

    毕竟那些对苏五小姐出言不逊的人,可都是莫名奇妙地受了各种伤。不是骑马摔断了腿,就是游湖溺了水,甚至好端端地走在路上,也会被人套了麻袋暴捶一顿……

    总之,祸出口出。

    众人心知这都是沈慕庭的报复,可又找不到证据,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但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说苏知娴的风言风语了。

    沈慕庭以未婚夫的身份,光明正大地为自己的未婚妻抱不平,谁又能指责他的不是呢?即便闹上金銮殿,沈慕庭也是占理的。

    随着天气的逐渐炎热,江州、南江两地的水患传入京城,震惊了朝野上下。

    江州、南江两地一向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此时两江突发数十年未见的巨大水患,良田尽毁,屋舍十不存二,两江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更为可怕的是,水患过后,堆积如山的尸体在爆嗮腐烂之后很快就引发了瘟疫,如今昔日的人间天堂,已经沦为阿鼻地狱。

    当地官府尽管已经疏散了部分百姓,然而侥幸活下来的这些难民该如何安置,却俨然成为了一个令朝廷颇为头疼的问题。

    瘟疫爆发之后,无论哪个城池都不敢收留两江逃难而去的流民,被拒之城门之外的流民们怨声载道,如今尚且还能靠着一点救济粥支撑下去。

    然而朝臣们都知道,若是朝廷不能妥善安置这些流民和处理瘟疫的话,只怕会引起民变和骚乱。

    开平帝看着从各地呈辞上来的加急奏折,头痛欲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破口大骂。

    “两江知府简直无能至极,贪生怕死的狗东西,为了怕担责竟敢瞒下水患,足足晚了一个月才上达天听,害得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损失惨重,简直是死不足惜。”

    金銮殿前的奏折扔了满地,面对天子之怒,百官齐齐跪地莫敢声张。

    开平帝开足了火力,骂了半刻钟之后,终于消了火气,看着底下跪了一地的朝臣们冷笑。

    “安置流民一事已经刻不容缓,朕决定亲派钦差大臣南下,代表朝廷赈灾和安抚流民,并捉拿两江知府及其共犯入京受审。这钦差大臣和押粮的赈灾官员以及随行太医,不知众位爱卿有何高见哪?”

    皇帝看似在问朝臣该委派何人南下,实则是希望有大臣能够毛遂自荐,替他解决了这个烂摊子。

    然而文武百官个个噤若寒蝉,装傻卖痴,谁也不愿去揽这个烂摊子。

    且不说赈灾和捉拿朝廷要犯之难,单单是瘟疫横行的两江,就足够吓破众人的胆。

    那可是沾染必死的瘟疫,若是揽下这门差事,十有八九就要有去无回了。

    届时有福没命享,谁会那么蠢拿自个的命去搏本就大好的前程,又不是嫌命长了。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怎么?你们个个领着朝廷的俸禄,如今却是无人能替朕分忧吗?那朕养着你们这帮废物有何用?”

    开平帝气得脸色铁青,随手一抓,直接扔出了一个玉砚出去。不小心砸到了前排一位官员身上,痛得他脸都扭曲了,却是咬牙不吭一声。

    “陛下息怒,臣等无用。”

    底下顿时传来整齐划一的请罪之声,但依然还是无人肯担责。看着这帮油盐不进,老奸巨猾的朝臣们,气得开平帝青筋直冒。

    “无用,无用,你们当然是无用之徒了。能否给朕说出一个有用的来?杨阁老,许阁老,二位在朝中德高望重,你们来说说,此次南下赈灾谁可担任钦差大臣的重责啊?”

    既然无人愿意毛遂自荐,开平帝只能祸水东引了。

    两位左右丞相互视了一眼,心中各自有了成算。

    皇帝这是要各派都出人担下此责,若今日不遂了陛下的愿,谁也别想有痛快日子过。

    “老臣以为户部侍郎李大人堪担此大任。”

    “老臣以为不妥,还是京兆尹少府蒋大人更为合适……”

    两位丞相为了互拉各自的人马下水,当庭吵嚷了起来。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人去送死,当然要据理力争了。

    “老大,太子,老三,老四,老五,你们认为朕该委派何人南下啊?”

    等两位丞相争论了一阵之后,开平帝睨着殿中的几位皇子漫不经心地问道。

    “儿臣不敢妄议,一切听从父皇指示。”

    睿王先行站了出来表态,他不能主动攀咬几位皇弟的属臣,否则自己的心腹只怕也难免会被拖下水。

    这时候大家都想着明哲保身,主动开口推荐,那就是把人往死里得罪的节奏。

    有了睿王这个皇长子带头,太子和其他几位皇子也有样学样,个个推诿打太极,没提出半点实质建议。

    开平帝眼中闪着一簇怒火,一个个只想着维护自己的利益,却半点也不为朕和朕的江山着想,那就休怪朕拿你们的人开刀。

    “几位皇儿当真如此不堪重任,连个可用之人都无法为朕推举吗?既如此,你们日后就不必上朝了,回府当个清闲王爷不是更好?”

    开平帝不咸不淡的一句话,却吓得几位太子亲王背脊一凉,赶忙跪下请罪。

    “儿臣不敢,儿臣无用,恳请父皇息怒。”

    开平帝摆摆手,似笑非笑,“无用的话朕听够了,现在朕只想听有用的话。”

    几个儿子的小心思,开平帝焉能不知道,故意挑起他们的争端,也好削弱平衡几位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免得养大了儿子们的胃口,最后容不下他这个爹。

    事已至此,几位皇子亲王再也不敢敷衍了事,纷纷给对方挖坑,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于是平日里冷静自持的朝臣们吵成一团,威武肃穆的金銮殿犹如民间市集般吵嚷喧闹。

    开平帝面无表情地看着,眼神越发寒冷。

    半个时辰之后,朝臣们终于勉强达成了共识,共同举荐御史大夫耿大人担任此次两江赈灾的钦差大臣。

    没办法,谁让御史台是满朝文武最不爽的衙门呢。

    这帮御史们成天没事就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这个时候要推出一个替死鬼,没有比御史台的人更适合了。

    钦差大臣必须是正四品以上官员才能胜任,舍御史大夫其谁?

    当被众臣推出去那一刻,御史大夫耿大人几乎悲愤欲死,跪在皇帝面前老泪纵横,委屈地像个被抢了糖的孩子。

    开平帝心里也有些同情这个尚算正直的老臣,可是同情归同情,朕的差事不能没人来办,既然大家都推举你耿大人,朕只好勉为其难地应下了。

    于是,在众望所归之下,御史大夫耿大人便成了此次两江赈灾的钦差大臣,由骠骑大将军带上五百人的兵马随行护送办案官员和粮草南下。

    在一众随行官员中,既有太子的人,也有睿王和其他几位皇子的人,都是他们相互攀咬的结果,不过都是地位不上不下的属臣罢了,即便没了也影响不大。

    几位皇子毕竟还不到撕破脸皮,生死相向的时候,彼此会给对方留点余地。

    既然御史大夫被封为钦差大臣,那么御史台不可能只派他一人出行,必定要指派两位侍御史从旁相助。

    开平帝在看到御史台的官员名册上“沈慕庭”三个字时,目光微微闪了闪,最后大笔一勾,将沈慕庭的名字也圈进了此次南下赈灾的随行官员名录中。

    当圣旨下达沈家之后,沈家一片愁云惨淡。

    襄和郡主更是直接对着皇宫的方向骂了一句“老不死的,恬不知耻。”

    沈家众人都知道她骂的是谁,但皇命难违,沈慕庭若不想落个抗旨不尊被杀头的下场,就必须要南下赈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