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章节目录 第23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花姐道:“我与你一同。”

    祁小娘子哪能让她做饭?说:“不用的,有杜大姐帮我烧火就行。我也不能白住着不是?家父的饮食也是我来照顾的……”

    祁泰道:“诶?不是讲定……”

    祁小娘子在桌子下踩了祁泰一脚,截了厨娘的事务以换取自己的三餐。

    吃完了饭,祝缨要与曹昌等人卸车,他们都吓了一跳,抢着上前,不让祝缨来卸车。卸完了车,留车夫再多住两天,等她收拾好了衙里给他们发路引。车夫帮着把箱子都卸了下来。

    祝缨道:“劳驾,帮忙打开一下。”

    车夫们初时以为带的是金银细软,后来又以为是贩卖北货,现在也充满了好奇,帮着打开了箱子。里面都是一些木制的模型。

    曹昌托着其中一样说道:“这是犁!”

    祝缨怏怏地道:“是啊。”

    她最后同意把曹昌带来,除了因为他忠厚老实还因为他是个正经的种田出身,是个良民。都说南方刀耕火种,她把个庄稼汉过来,多少能教导些种植不是?

    她让商人们帮忙捎带的几口箱子里都不是什么家具细软,也不是什么古董珍玩,是些农具的模型。按她的想法,既然南方偏僻,又是蛮荒之地,她多带些北方的生产用具来教授当地人使用,岂不可以方便耕种?

    然而从州城到县城这一路,她看到了不少的农田,什么“刀耕火种”?见鬼吧!都是大片的水田!

    水田不如北方土地一眼望不到边的广袤,耕种所需之农具也与旱地有所不同。她跟着王云鹤在京兆的时候连水利加种植也算学了些东西,可南方种稻,她学的是种粟和种麦,还有种豆子!

    而且南方炎热,庄稼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的时令都跟北方也都不一样!

    她带来的这几车东西,有多少能有用处——待考。

    祝缨深吸了一口气,说:“都累了一路了,先歇两天再说吧。”

    她的新居面积比京城大了许多,住得却不如京城舒服。

    她的居室很空旷,除了一张竹床、副竹制的桌椅、一只竹柜就再也没有别的了。从京城带出来的书箱都还在箱子里还没来得及打开摆放,也没有书架可以摆放。

    这也不好怪当地的差役们没有准备,因为前任的汪县令根本就不住在这里。汪县令出疹子也是真的,他到府城住就没事儿,一到县城,深身红疹,那还住个什么鬼?家具当然也就不用给县令准备了。

    不过,在县衙的账上,这些家具又是真实存在的。

    此地湿热,蚊虫颇多。祝缨点了艾草驱蚊,在那张简陋的竹桌上铺开了信纸,挑亮灯芯给郑熹写信。

    …………

    郑熹收到了祝缨写给他的信,厚厚的一封信略略抚平了他的不满。

    祝缨的信看起来是分几次写的,每次都有数页,攒成了厚厚的一撂才给他发过来。郑熹头回收到祝缨的信,感觉颇为新奇。

    祝缨也不对他诉苦,只说趣事。为了让他宽心,告诉他自己闹的笑话:原以为汪县令藏奸,没想到他是说真的,语言不通真的是件大事。

    她自己学方言很快,到了县城,薅一个本地官学生来读书,没几天就学会了。跟她来的人可倒了大霉,花姐和祁小娘子能学几句日常会话,其他人日常就还是家乡话。

    本地人的官话极糟糕,但是“他们以为自己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官话……”每每鸡同鸭讲。祝缨也是在杜大姐几次买菜买错之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她认为很简单的事,在别人那里真的是大问题。她已尽力去理解别人,但是有时候这种理解还是不够。

    郑熹大笑!他不担心祝缨了,语言不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治理的大敌!语言不通,就意味着又聋又哑。祝缨学方言毫无障碍,这最基础的一关就顺利通过了。

    事实也是如此,祝缨听得懂而装不懂,往县城各铺子里每天随机挑一个,进去,好奇地看着当地各种土特产,手艺活,离开的时候还会购买一点东西带回家。有时候骑着马,出城慢慢地走,关城门前回来,顺手摘两朵野花。

    她也渐渐了解了一点福禄县的情况。

    在这里,穷人饱是不可能吃饱的,饿好像大部分人又不会饿死。物资匮乏,又还能将就着活。偏偏又有许多别处新鲜的东西。穷,又没有穷死,富,有人是真的富。城池周围一片田园风光,出城不用一百里,就是蛮荒景象。

    连县学的学生官话都说不准音。因前任跑到府城里居住,公廨田都交给下面的人打理,现在公廨田的事也还是人家在管,这是没办法挑理的。县中的许多事物都是如此!县令不管,就是朝廷不管,你不管,别人难道不过日子了?还得谢谢人家维持秩序呢!

    县城里,路边小贩甚至不用铜钱交易,完全的以物易物。

    京城也会有部分的以物易物,一般是用米或者布。但是福禄县不同,在这里,米或者布只是一个衡量的标准。他们用这两样东西估个差不多的价,然后就直接把货物交换了!拿肉换酒、拿果子换绢花等等。

    又有方言,过一条河、翻一座山,说的话就似是而非了。不能说完全变了,但又彼此听得不是很懂。

    到了福禄县,因为前任县令不大管事儿,致使县中许多事务为当地的小官小吏以及士绅把持。现在祝缨这个县令反而像是被架空了。到了的头一天,大家来拜见她,并无人向她汇报什么事情,一切都是太平无事。颇有点让她“垂拱而治”的意思。

    这与祝缨的计划不谋而合,她也就不动声色先窝着。她的家人却有点沉不住气了。

    祝大和张仙姑的本意是到一个远离京城的地方躲一躲,好好地过日子。一路走来虽累却又有几分威风,两人心思也就活络了一点。以他们的经历,回忆当年县令的威风,以为自己一家到了福禄县也是个土皇帝的存在。

    真到了福禄县,两人心都凉了半截。

    福禄县的方言就与州城、府城又是一种不同!别说他们了,祝缨都得现学。县衙是空旷的,家具得现攒。才到了福禄县没两天,祝缨就开了个路引,把郑奕派来的大车连同车夫都打发走了。

    若大一个福禄县,“自己人”就只算下自己一家,祁家父女、侯、曹、吴、杜,一共十口人。别人说话他们也听不太懂,更不要提听他们的吩咐了。

    祝大和张仙姑也抖不起来了,连着数日都在后衙里忙着安排家务。在京城的时候,家务有祝缨安排,现在他们俩也不能让祝缨亲自到街上买水缸、买铁锅不是?

    他们又花了小半月的时间,才将后衙收拾得勉强有个家的模样。再回头看祝缨,她在这段时间里,竟是什么事都没有做!闲来无事就换身便服往老街上随便找个地方一蹲,心情好了就上茶楼里坐一坐,有时候还让姑娘唱两句小曲儿。逛街回来还给祝大捎件蓝布小坎肩穿。

    老两口面面相觑。

    祝大道:“我去跟她聊聊。”

    张仙姑道:“你能聊个什么?!”

    “那你能说个什么?”

    张仙姑道:“要我说,叫花儿姐跟她聊聊。她们两个都读过书哩!”

    “我也读过哩!”

    “花儿姐教的呢。”

    “我是她爹!”

    “我还是她娘呢!”

    两人拌了一回嘴,祝大最终妥协,回去擦骨灰坛子了,张仙姑便将事情托付给了花姐。

    花姐内心也是很忧虑的,在京城的时候,祝缨是何等的进退自如?大理寺那样的地方,与种种大案、各路权贵打交道,祝缨都能应付得很好。不过数年,在京城家都安下了。可是到了这个遥远的福禄县,祝缨一连这些天都没个动静。

    她端了一壶凉茶送到了祝缨的房里,祝缨正在竹案前看书,抬头道:“担心我?”

    花姐笑笑:“有一点儿,担心你心里的事儿太多,又不肯说出来。”

    祝缨道:“是有一些。”

    花姐道:“饭也要一口一口的吃,无论你有什么念头,也别都一下子就想都做好。我想无论是王大人又或者是旁的什么人,起初做事的时候,也不是一句话就所有人都听从的。”

    祝缨道:“是你自己说的,还是爹娘叫你来说的?他们这两天总在外面绕着,又不肯进来对我讲。”

    “都有。”

    祝缨道:“你对他们讲,我正在琢磨事儿,不碍的。”

    “好。”

    “再等等,我再看看,才好动手。”

    花姐道:“你想好了?”

    祝缨微笑道:“一点点。”

    花姐道:“你要怎么管呢?”

    祝缨笑道:“当然是先理账!不然我带祁泰来是干什么的?这些日子,我都在外面逛,先叫祁泰看账呢。我……”

    她想说下去,外面小吴一头汗地跑了过来,说:“大人。刺史大人派了人来,召您去刺史府!”

    祝缨与花姐对望了一眼,花姐轻手轻脚地退到了后衙,祝缨道:“人呢?请过来。”

    第129章 开会

    刺史府派过来的人官话讲得很溜,小吴与他交谈时只觉得身心都是一阵的畅快。口气也亲呢了起来,问道:“兄弟,怎么称呼?”

    “鲁,鲁二。”

    “鲁二哥,请。”

    鲁二汗湿了衣服,他在门外整了整衣襟,端端正正进来给祝缨行礼。祝缨见他三十来岁年纪,人也整齐,先说:“一路辛苦。”再问他过来是为了什么事。

    鲁二道:“刺史大人说,祝大人初来或许不清楚一些惯例。我们大人并非只在州府里高卧,也时常出来巡察。又定例,凡本州县令每半年要往刺史府去叙一回职。今年过去快半年了,各县县令该着时候到刺史府去了。所以特意命小的过来知会祝大人一声,以后祝大人自己算好日子,不要误了时辰。”

    祝缨听到“刺史大人说”的时候明显地将身体拔了一拔,坐直了。等鲁二说完话,她才显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来,道:“刺史大人果然思虑周全,州府之繁华自有原因。”

    正事说完,她才对鲁二道:“你远道而来着实受累,且先去歇一歇喝口茶用个便饭。天已不早了,今天就在这里歇下,明天再回去也不迟。”

    鲁二道:“小人份内的事,当不得大人夸奖,小人告退。”

    小吴追上去说:“鲁二哥,这边请。”

    曹昌上前执壶给祝缨斟了一杯凉茶,低声问道:“三郎,要收拾行李么?今天都六月二十五了。”

    祝缨不是最早出京的那一批人,路上还因为案子又耽搁了许久,再回趟老家。后来紧赶慢赶的赴任,现在福禄县又游荡了小半个月,眼瞅今年就过去了一半儿。

    祝缨捏起茶盅说:“当然。”

    半年一会,掐准了日子就是六月三十日,州城到福禄县有几百里的路程,如果不想疾驰狼狈,她明天就得动身了!

    祝缨灌了半壶凉茶,到后面寻家里人商议。

    祝大道:“刺史大人召的哩,怎么能不去呢?你啥时动身?”

    祝缨道:“明天。我带小吴和曹昌去,侯五身手好,留下来看家。”

    张仙姑马上说:“不行!你怎么能……”带俩男仆出去呢?

    花姐机敏,插言道:“正好,福禄县太小、东西也不全,我正缺些丝线绣花儿。我陪小祝同去,带上杜大姐,怎么样?只是要麻烦祁小娘子与干娘操持家务了。”

    张仙姑松了一口气:“哎哟,那我就放心了。花儿姐,幸亏还有你。”

    花姐笑道:“都是自家人。”

    祝大心思有点活络,他也有点想去州城再逛逛。这个福禄县小还在其次,方言让人听不懂才憋屈。州城方言虽然也难懂,但是懂官话的、往来客商也不少,总比福禄县自在些。

    祝缨道:“爹要想去,自己慢慢去。我得在正日子赶到,等不得你。”

    祝大道:“那我不去了。”

    祝缨不再劝他,祝大这人就这样,他没办法很老实很稳重。好在能力有限,也闯不出大祸来。张仙姑则毫不客气地说:“你连这边话都听不懂哩,还要去哪里?”

    祝大道:“你也听不懂!”

    两人再拌嘴,祝缨已与花姐去准备礼物去了。这一回她就没有什么重礼好送给刺史了,就选了点本地的山货野味,几只野鸡、一些干菌之类。又给鲁二备了一份礼物。

    花姐道:“公廨田也不在你的手上,税也不齐,你看这……”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