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 她一统天下[基建]

章节目录 第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难怪我吃了三日的仙药就好了,肺热若是严重了可是不治之症啊。”

    第42章 换东西咯

    42#

    虽然春收刚刚结束, 粮食短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好转,战乱加上蝗虫,春收的粮食的少的可怜, 百姓还没有得到喘息, 又要上交一笔赋税。

    汉州, 金平县内。

    宋儇望着桌上对他来说朴实的菜肴,觉得自己的嘴里快淡出鸟味了。

    田令陪着他用膳, 忍不住劝解,“陛下何苦为民如此啊!伤了龙体可如何是好!”

    宋儇偶尔与高羡书信往来几封, 宋儇提起马上春收了,是否就可以解决粮食危机,那杨角是不是就不缺粮了。

    高羡回复他,战乱死了不少人,蝗虫席卷过的田地几乎寸草不生, 就算是春收,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并且建议宋儇减少一成赋税,给予百姓修生养息的机会。

    高羡用很直白的话说,百姓活的多了,种地的人才会多,这样秋收才会有更多的赋税收上来。

    宋儇被这直白的言语打动了,并且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田令在一旁恨的是牙痒痒,关键是他还不能说什么,从前和他狼狈为奸的宰相卢携自尽了,他们三人党的另一人幸嘉玉又是个哑巴不说话的。

    他可真生怕宋儇信任了高羡, 更怕宋儇突然醒悟了当个好皇帝。

    但是宋儇的脑子很明显不会再长出来,他更不会幡然醒悟当个好皇帝。

    宋儇明白, 今天吃的寡淡,是为了明天能够吃山珍海味。

    他当然不知道,就他桌子上的这些菜肴,已经是平民百姓此生不可奢求的食物。

    宋儇砸吧砸吧了嘴巴,“最近的盐放的越来越少了,味道越来越淡。”

    盐在大骊开国年间,甚至是中期,都还属于民间的产业,骊高祖为了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并未将盐掌握在朝廷手中垄断谋取利益。

    毕竟盐是百姓生活必需品,其中之利润可想而知,不少人因此发了家。

    比如杨角的祖宗就是盐商出生。

    凡事皆有因果,如果当初没有将盐生意放出去,杨角的祖宗没有发家,也就没有丰厚的家底来供他读书,杨角也不会因为数次考不中而反了大骊,也许他现在就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夕阳下挥洒汗水的普通农民,别说造反了,他大概是字都认不得的。

    然而大骊中后期开始衰弱,国库亏空严重,只能将贩盐和制盐的权利回收官方,甚至特地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监管,搞起了垄断。

    而这其中官商勾结,抬高盐价,苦的依然是百姓。

    而现在的盐贵和稀缺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大骊的正统皇帝都嫌弃自己吃的饭菜味道寡淡。

    田令心疼不已,“您为了百姓吃粗茶淡饭,当真是一代好明君,这天底下不会再有比您还爱百姓的皇帝了。”

    说完还十分情真意切的抹了抹眼泪。

    宋儇也被自己深深的感动了,他叹气道,“谁让朕是皇帝呢。”

    田令将自己挤出来的眼泪抹了个干净,“臣听说长安出了件趣事,陛下听了定是心中快活。”

    宋儇探着脑袋,一双眼睛满是好奇,用他那公鸭嗓问道,“何事何事,快说。”

    田令捂着嘴笑,“尚书省的大门被人贴了首打油诗,上面写着.”田令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

    宋儇果然心中快活,他哈哈大笑,“也不知是哪个读书人有如此胆识,等朕回到了长安,定要查出此人,好好封赏。”

    平州,西丰县。

    高羡的河北道也缺盐,他吃着没有什么味道的青菜,庆幸道,“陛下总算听了我的话,这样汉州和关内的百姓们也能少受些苦。”

    施妤伸手倒茶,“也不知长安那首打油诗是谁的杰作,倒是个有骨气的。”

    高羡其实是瞧不上杨角的,各大节度使都是此番想法,若不是因为需要有一个人做开启乱世的一把刀,他可不会放任杨角至此。

    “长安竟还有如此有胆有谋之人。”

    被众人猜测的有胆有谋之人的谢灼和阙之桃在岳县开启了她们的“文盲改造之路”。

    按理来说她们并不算文盲,但是在岳县,识不得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就算文盲。

    这是楚旋特为了谢灼开的小班,只有他们四个人,新进的流民可还在考察期没资格学字呢。

    但是谁做他们的老师是个很致命的问题,管理层如张傲云,周岩岩,王雪莲,全小田,卫霜,冯波都很忙。

    练兵队刚招完人,张傲云正在对他们魔鬼训练中。

    卫霜带着胡似七等徒弟们给流民做传染病的排查工作,头发有虱子的必须强制性剪掉。

    当然,其中也有不安分的,当然练兵队全噶了当大体老师。

    胡似七甚至觉得觉得可以多来几个不安分不听招呼的流民,她是很想练练技术的。

    周岩岩和王雪莲一直在和石灰石,黏土等水泥的原材料泡在一起。

    而全小田的忙碌是大家显然易见的,走进群众,给群众洗脑,不是,给群众谈话,和群众打成一片。

    冯波天天被幼童折磨。

    更高一层的祝青寒就更没空了,各大工厂的财务项目可都是要交到她这里总审的,就连她身边的温叶和林以南也是忙的腿不沾地。

    最后,来教他们四个人的是。

    小学堂的幼童。

    谢灼有些不好意思,她第一次被说话还带着奶声奶气的孩子教书。

    杜小草挺直的腰板,努力做的像冯波老师那样,有个老师的样子。

    她念道,“这个字就是人字,人有两条腿,这个字够简单吧。”

    四个人齐刷刷的点头。

    “这个字念楚,楚娘娘的楚。”

    *

    楚旋知道外头已经到了宋儇都吃不上盐的缺盐地步。

    她也有缺的东西,她的练兵队刚招完人,他们现在很缺一些武器。

    岳县现在只有一个铁匠石头,他一个人既要辅佐施嫦改进蒺藜火球,还是铸币厂的技术顾问,实在是分身乏术。

    若是再让他打兵器,楚旋怕他猝死。

    盐她是不缺的,就她囤在家里的十来包盐用完即刷新的bug,她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祝青寒听完楚旋的意思,低头思考,“你确定,他们会换吗?刀剑也并不是什么贱物。”

    楚旋往懒人沙发上一瘫,“若是我们要的武器多了,那些人自然不愿,但若是我们用少量的盐,换取少量的刀剑呢,一把两把三把,听起来并不是那么想要让人拒绝吧。”

    祝青寒视线一亮,“现在的大骊吃的还是带有苦味的粗盐,我们这般雪白的细盐,大骊是没有的,而那些吃得起饭,又缺盐的人,定会愿意。”

    楚旋撑起身子,“若是这盐来路不明,交易就很有可能被人盯上,所以我们得给自己选一个靠山呀,越是棱模两可越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好。”

    *

    江南道自古就是繁华之地,有扬州府,抚州,饶州这样的富庶之州。

    江南道虽受蝗灾和战乱的影响,但是大骊十道之中受影响最小的。

    所以逃难的难民一般都有两个选项,要么去江南道,要么就去河北道。

    又因江南道不看户籍和文书,来江南道的人比较多。

    最近扬州府部分街道中流传起了一个传闻,若是家中有刀剑甚至铁器,就可以换到雪白的细盐。

    那盐细腻的连官盐也没有办法比拟,没有一丝一毫的苦味,只需放上一点点,盐味便是很足。

    这种盐被称呼为雪盐。

    但是这只是传闻,有人去到传闻之中的地方,并未有人卖盐。

    张司马是江南道节度使手底下的一个小官,行军司马,因得是官的原因,家中米粮尚且足,只是缺盐。

    张司马读过书,知道人不能不吃盐,长期以往下去定会得病,偏偏他手底下管着一间仓库,里头有好些现在闲置的刀剑器具。

    张司马来到传闻之中的地方,按照他所听到的暗号,先是敲门三长一短,随后学一声布谷鸟叫。

    很快门后面传来了动静,是个娘子的声音,“小兔子乖乖把门打开。”

    张司马心头一喜,这换雪盐的人地方换了又换,暗语也是换了又换,之前什么符号看象限,奇变偶不变。

    张司马轻声道,“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邓尔抬头看到蹲在外头大树上的罗烨对她轻轻点头,比了个1后,这才开的门。

    映入张司马眼帘的是一个头发极短的,女子?这大概是女子吧,瞧着不太像啊。

    邓尔做出急忙关上门的样子,“敢问郎君是拿什么来换的?”

    张司马没着急自己从仓库拿来的两把横刀,而是问,“当真有雪白的细盐。”

    邓尔把他往里头引,“这是自然,否则我们何必如此小心翼翼。”

    张司马斟酌着说,“我有好些刀剑能与你们换,不知道可否?”

    邓尔很快把他引入一个房间,里头坐着个穿着素净的娘子,她头戴帷帽,张司马看不清她的脸。

    祝青寒问,“敢问郎君有多少刀剑能换?”

    张司马此刻起的已经不是换盐来吃的心思,他是想将这些雪白的盐倒卖出去大赚一笔。

    虽然不知道为何这人只要刀剑器具,总之这是十分不亏的买卖。

    张司马此刻正猜测着祝青寒的身份,更准确的来说是猜测她背后的主家。

    敢派个女人来扬州收铁器兵器,她背后主家的人胆子可不小啊,女人在这个世道行走可并不安全。

    而今天下局势他大概有所了解,哪个藩镇节度使用女人办事的?

    张司马想了半天想不出来,“我能先看看盐吗?”

    祝青寒转头,邓尔立刻拿了一个张司马没见过的白色透明盒子,随后拿出一个精致的小勺子,舀了一点,递到他的面前。

    张司马观其外观,果然雪白如雪,又拿手指轻轻沾了一点,好咸,一丝丝苦味涩味都没有!

    他敢打包票,这比皇帝吃的盐还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