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争魏

章节目录 第485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争论仍在继续。

    曹髦苦口婆心,实则是在劝士族们回心转意。

    只是以如今形势,忠心曹魏者不是被司马懿、司马师灭族,就是被排挤出边缘。

    而站在此间的士族,不是司马氏的心腹,就是司马氏的姻亲。

    司马昭的亲妹妹嫁给荀顗的从子荀霬。

    钟毓、钟会一家老小都吊在司马氏大树之上。

    虞松算是司马家的故吏……

    唯有郑小同乃大儒郑玄之后,对曹魏有几分忠心,却只是一介儒生而已。

    曹髦劝诫他们,无异于缘木求鱼。

    今日之曹魏已经被司马家掏空,只剩下大义和名分。

    曹髦悲从心起,曹家并非没有人才。

    只是当年文帝曹丕继位后,大力打压曹魏宗室,虚封、轮调、设校事官监察,护卫不得超过百人,不许参与国政,稍有不当,便被处置。

    魏之王公,既无国土之名,亦无社稷之实。

    以至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时,轻而易举便摘取了果实。

    曹髦这个皇帝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接下来的对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曹髦虽然最终赢得了辩论,但实际上越发的被孤立,而他心中的仇恨也越发浓烈。

    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智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凉州当然不能有两个凉州刺史。

    司马昭虽是挑拨,但如果马延没有野心,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汉宣帝时,汉军携家眷屯田于车师前部,且耕且守。

    元帝时,已形成相当规模,在其地修筑城池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遂有高昌壁之称,亦名高昌垒。

    从高昌这个名字就可以窥见其地的富庶。

    又横亘在商路要道之上。

    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重大。

    自五华乱华起,高昌相继崛起了四个汉人国家。

    得陇望蜀,得河西则必望西域。

    当然,杨峥不是什么战争贩子,其本人比较热爱和平,能不动刀子尽量不动刀子,派出使节带了凉州特产的皮革、蜀中的锦帛、陶器、漆器等装了十二车,送往高昌,联络联络感情。

    还写了一封信给他,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为了洛阳忍辱负重的皇帝陛下,咱们不能掉进司马昭的陷阱里,当以和为贵,有事可以一起来姑臧商量。

    也不知道马延是想多了,还是把意思理解错了,东西照单全收,但坚决不来姑臧。

    还让杨峥去高昌商议。

    这年头能混上去的,都没什么蠢人。

    没办法,杨峥又找皇甫隆、范粲、杜通等人规劝。

    不愿来就不愿来,你马延还是戊己校尉,但要给洛阳上一道表,坚决拥护杨峥为镇西将军、凉州刺史、都督雍凉诸军事。

    这是杨峥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石沉大海。

    杨峥的一片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驴肝肺也没办法,现在也打不起来。

    只是在摸摸马延的心思。

    高昌是个好地方,汉末大乱至今,多少胡人觊觎?全都铩羽而归,一直到五华乱华南北朝隋唐,都是汉家在西域的铁壁。

    中原沦落胡尘,高昌却在一片胡尘中傲然挺立。

    和平统、一的希望破灭,那就只能掰一掰手腕。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杨峥忍不住感慨道。

    杜预盯着杨峥,“此诗韵法奇特,堪称绝品!”

    庞青则掏出小本,唰唰的记录下来。

    杨峥干笑两声,“马延野心不小。”

    卫瓘道:“高昌壁坚固,人庶昌盛,耕牧皆宜,又远离中土,自然会滋生野心。”

    杜预却换了一个话题,“当年秃发匹孤率部西迁,不到千帐,落户于西平乐都,后冶无戴起兵,秃发寿阗领部众北上河套,数年之间拥众六七万,朝廷以此人为西羌校尉,他日必成雍凉祸患。”

    刚说到鲜卑人,门外就传来孟观的声音,“将军,秃发部有使者至。”

    “让他进来。”

    “唯。”

    过不多时,一鲜卑使者昂首而入,对上首的杨峥拱手而拜,“奉我家大人之令,前来拜见镇西将军。”

    杨峥过了几个呼吸,才醒悟这镇西将军是在叫自己。

    秃发部当然不是真的秃发,头上随意扎着几条小辫,也不知多久未洗,甚是脏乱,长相有些丑陋,一身西北胡人特有的圆领袍衫,腰挎短刀,下着袴,塞入靴内,显得颇为干练。

    “你们秃发部来拜见本将作甚?”

    “回杨将军,秃发部世代忠于大魏,司马昭乃乱臣贼子,我家大人自然不会奉命,所以特令在下前来,献上西羌校尉的旗仗、官凭、赏赐。”

    杨峥一愣,这也太上道了吧?

    难道鲜卑人也忠于曹魏?

    问题是,几个月之前,杨峥还出手屠了鹿结部。

    或许秃发部被吓破胆了?

    “如此甚好,足见你们秃发部的忠义。”秃发部这么上道,自己再去弄他们似乎有些不合适了。

    但河套之地这么肥沃,不取又有些不合适。

    “我家大人愿听候将军调遣,共击司马氏!”使者慷慨激昂道。

    仿佛一个热血少年。

    曹魏的确有些声威,几个大的鲜卑部落都曾协助过魏军,毌丘俭灭高句丽时,秃发匹孤的弟弟拓跋力微出兵协助,但若说能让他们俯首听令,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