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争魏

章节目录 第771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高处总是不胜寒的。

    站在他这个位置上,也是要兼顾部下的利益,不然这些人凭什么支持他?

    正如杨稷所言,这些人振臂一呼,立马掀起六七万大军,霍弋也需要小心翼翼。

    既然司马家和东吴都不可取,那就只剩下顺从和自立两种选择。

    霍弋清了清嗓子,“诸位,秦王取蜀,对陛下礼敬有加,对百姓秋毫无犯,对我等深信不疑,此等君主,背之不详,杜都督待我如兄长,我若叛之,人神共愤,且均田法惠及百姓,大秦行此策,数十年后必是盛世,东西之争,秦王必胜,尔等勿要痴心妄想了,南中若是割离蜀中,两三代后必为当地夷人所噬,若汉统绝祀,我等都是千古罪人。”

    霍弋不是单纯的武将,当年曾为太子舍人,与刘禅关系亲密无间。

    诸葛武侯北伐,又被用为丞相府记室。

    杨峥善待刘禅,在河西重建汉室宗庙,又迎娶公主,所以杨峥已经获得了蜀国忠志之士的认可。

    霍弋见识、能力、兵略都是蜀中翘楚。

    所以杜预才会这么敬重他,每隔三五天必有信至,垂询治蜀之法、安民之策。

    霍弋对均田制的了解,也是杜预为他剖析的。

    士人不是士族,有自己的傲骨和气节。

    霍弋是继宗预之后,荆州士人中的翘楚。

    南中这些豪族之所以唯他马首是瞻,一方面是他军功赫赫,另一方面则是敬重他的品行。

    “南中永为大秦之南中,尔等若欲叛乱,现在就可与吾割席断义,兵戎相见!”霍弋威严的目光扫过众将,“南中实情,某会上表秦王,若能立下战功,何必在意区区田宅之利?”

    众人全都拱手,“愿听都督号令!”

    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顺

    杨峥在姑臧待了几天。

    河西风平浪静,只有几个沮渠小部在山中叫嚣,杨峥连出兵的兴趣都没有,就被当地府兵剿灭。

    阴山之北数万鲜卑、羌胡跳来跳去,却没有一人敢越雷池半步。

    周煜的确是败了,败的很惨,但不代表他们有这种实力。

    不过西域又传来坏消息。

    乌孙、焉耆、疏勒、龟兹、于阗、康居、大宛等国接受了司马昭的册封。

    毕竟他们更倾向于中原正统。

    只有楼兰、车师两国站在杨峥这一边,原因也是因为海头城和高昌城各聚集了近万府兵,他们不得不从。

    问题也接踵而至。

    自古都是党同伐异。

    亲晋的几国不敢动秦国,但敢动楼兰、车师这两个异类。

    数万联军磨刀霍霍,漠西鲜卑、蠕蠕、嚈哒也参与其中,以龟兹国为前锋,攻打楼兰、车师。

    嚈哒也是匈奴的一支,在后世被西方史学界称为白匈奴。

    两国向西州都督尹春求援。

    尹春将西域乱象送到姑臧。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西域诸国与漠西诸部联合攻打楼兰、车师,就是在打大秦的脸。

    一步一步试探,今天打你家的狗,明天就敢骑你头上……

    西域若是乱起来,河西河湟也就跟着混乱。

    目前为止,秦国的基本盘还是在河西与河湟。

    杨峥想过均田制会闹出动静,但没想到动静这么大,简直是举步维艰。

    “令马循领一万鹰扬营入高昌,协助尹春。”

    换个思路,任何外部威胁都是内部危机,阻力这么大,正说明均田制弄到了点子上,没有阻力反而说明没有触及到根本。

    司马家的占田制倒是没有阻力,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司马昭没有司马师的魄力,不敢动士族,那么他的后代就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正如曹丕与士族妥协一样,曹魏也渐渐被士族掏空。

    在杨峥的理解中,国家不应该这么玩,只照顾小部分小群体的利益,让百姓成为予取予夺的牛马。

    这样的国是没有前途的……

    杨峥不屑为之。

    其实周边的敌人也只是雨点大雷声小,只敢凑凑热闹,没有一个敢真上的。

    “马将军若是离开居延,漠西诸部岂不是长驱直入?”庞青道。

    如果朔方是华夏竖在草原上一面铁盾,那么居延就是华夏插在草原上一柄利剑。

    西汉太初三年强弩将军路博德在此筑居延塞,称遮虏障。

    后沿弱水岸筑长城接酒泉塞,遂成为历代屯兵设防重镇,置居延县,为张掖郡都尉治所。

    魏晋亦在此设西海郡。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中土占据此地,能随时直插漠北。

    草原占据此地,则威胁整个河西走廊。

    历史上蒙古人正是从此地四次进攻西夏。

    “孤正是要放他们进来!”杨峥冷笑道。

    这么耗下去不是个办法,外部威胁杨峥没放在眼里,问题是内部威胁。

    陇右与南中动乱只是一个开端。

    若是处理不好,蜀中、河西跟在后面,秦国的均田制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才是最大的威胁,不能释放蜀中的人口,关中恢复至少需要二三十年。

    所以杨峥需要一战打出秦国的气势,打出秦国的决心!

    重塑秦军无敌的神话。

    庞青也很快明白杨峥的想法,“大王英明。”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