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争魏

章节目录 第1121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士人总要有几分风骨的。

    “呵,依侄儿看,陆抗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为将来归附大秦积累名望而已。”罗尚能笑道。

    “休得胡言。”罗宪忽然觉得这个侄儿越来越讨厌了。

    第八百六十章 东线

    杨旭还是第一次随军出战,对他而言,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很多时候,完全不像一个太子,更像一个宣义郎,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没有任何架子,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谈天说地。

    这一点倒有几分杨峥的影子。

    将心比心,将士们自然拥戴这样的太子。

    才一个多月,杨旭就壮实了不少,身上也多了几分豪勇之气。

    杜预一切都看在眼中,也知道他的用心,却并不阻止,只是派人暗中保护杨旭的安全。

    凡大小军务,都带在身边,私下里,从排兵布阵到兵法庙算,几乎是倾囊相授。

    “既然江东已经山穷水尽,杜公为何一直驻兵在东关?”杨旭好奇道。

    原本出兵直奔濡须,但一场大雨冲毁道路,秦军步骑寸步难行,让杜预不得不退回来。

    “东关连接濡须水,现今是六月,正是丰水期,近日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利我军步骑南下。”

    江淮之地,每年六七月就会进入雨季,江水、淮水各种泛滥成灾,当年诸葛诞正是想凭借大水淹了司马昭的数十万大军,可惜老天爷有意偏袒司马家。

    “我军不是有丁将军的水军?”

    “丁将军四千水军,非钟会数万水军之敌,而且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必争一时之长短,为将者,当沉心静气,为君者,亦如是也。”杜预细心的讲解。

    当然,只有私下不太正式的场合,杨旭才有这么多问题。

    军议之时,他从不发一言。

    这段时日的相处也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杨旭事杜预如师,杜预待他如子侄。

    大秦的天下,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杜预打下来的,得到杜预的认同,太子之位便稳如泰山。

    更何况杜预还是他的未来岳父。

    此战之后,婚事也就差不多了。

    “杜预小儿,速速出来受死!”帐外响起巨大的呼喊声,江东水军又来挑衅了。

    “出去看看。”杜预的心境丝毫不受干扰。

    两人来到城关上,整个东关修建在濡须水之上,背后便是巢湖,湖中聚集着卢钦从后方调集来的战船。

    秦国水军也在加紧训练当中。

    东关之下,几十艘吴军战船正耀武扬威。

    江东水军称雄天下数十年,非是浪得虚名,周瑜三万水军便在赤壁火烧二十万曹军。

    这么多年过去了,吴国衰落的不成样子,但水军还保留了几分当年的底气。

    旗号、盔甲、船阵,全都整整齐齐,战船上的水军一个个挺拔如松,在浮动的甲板上稳如苍松。

    “江东不可小觑!”杜预摇摇头道。

    “末将愿率一军,生擒敌将!”丁温拜在杜预和杨旭面前。

    大秦缺少水军将领,他归附之后,直接被杜预任命为水军督,上表请封楼船将军。

    此战若能破吴,丁温前途不可限量。

    杜预笑道:“些许小贼而已,胜不足喜,不必出战。”

    不过关下的叫骂声越来越难听,直接对杜预和杨旭进行人身攻击。

    骂杜预是大脖怪胎,骂杨旭是西羌野种……

    杜预不在乎,不过杨旭满脸通红,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敢对着脸骂,他最引以为豪的便是继承杨峥的血统,却被吴人骂作野种……

    “小不忍则乱大谋,我军已然立于不败之地,何必跟几个跳梁小丑一般见识?”

    杜预挥挥手,带着杨旭回去了。

    吴军骂了一阵也就退了。

    不过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堵住门叫骂。

    东关中的秦军火气渐渐大了起来,但没人敢违抗杜预的军令。

    一连骂了十几日,东关毫无动静,吴军自感无趣,也就偃旗息鼓了,两军转为对峙状态。

    但这种对峙对秦军极为有利。

    每日有江东士卒百姓投归,将吴国的虚实暴露出来。

    钟会领十五万大军屯于沿江防线。

    “建业粮价几何?”杜预带着杨旭亲自询问北投的江东士民。

    “禀、上官,一匹缣换一石米!”民夫虽不知道杜预的身份,但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气势。

    一匹缣大秦能卖一千三百钱左右,能换三四石粮食。

    在吴国却只能换一石。

    说明吴国粮食有些力不从心了。

    “很好,赏他一石粮食。”杜预点点头。

    “谢使君!谢使君,早知大秦如此仁德,何必在江东苦捱。”民夫欢喜的磕头,把杜预的“上官”升为“使君”。

    杜预安慰了几句,又询问了几人,回答相差无几。

    “吴国乏粮!”杨旭喜道。

    “只是乏粮,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杜预解释道。

    江东几经折腾,孙皓、钟会屡次兴兵北伐,吴国家底早就耗空了,钟会十五万大军屯驻濡须、牛渎,还要应付南面的南中秦军,粮食当然不足。

    杨旭思索了一阵道:“钟会为人轻浮,杜公当防备其兵行险着。”

    东关并非万无一失,丁奉曾雪中奋短兵,一举击败司马昭的十万大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