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南洋再起

章节目录 第537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朱宏煜只是摇摇头说道。

    “目前清军占据栖霞山,营盘居高临下。”

    “若我军正面进攻栖霞山,便是在仰攻,即使能攻下清军营盘,伤亡也不会少。”

    “正面攻坚,是最坏的选择,不可取!”

    一旁的郑成功闻言,开口询问道。

    “那殿下准备如何歼灭龟缩栖霞山中的清虏?”

    “清虏于江南江北有大量的兵力驻扎,若我军在栖霞山拖延日久,则清军的援兵随时有可能杀至!”

    “到时候,我军就只能被迫同源源不绝的清军援兵,在此栖霞山下交战了!”

    “若清虏来援的兵力太多的话,我明军虽然兵强,可迟早也会有力尽之时!”

    只是,话说到了这里,郑成功忽然生出了怀疑,朱宏煜是不是打了把清廷的江宁八旗围在栖霞山,然后围点打援的心思。

    想到了就问,郑成功接着说道。

    “殿下可是准备围点打援?”

    只是,出乎郑成功预料的是,朱宏煜竟然摇了摇头,脸上挂着轻笑开口说道。

    “围点打援没意义啊!”

    “满清的江宁八旗都被我大明围在栖霞山了,哪怕是清廷再从江南江北,乃至运河长江沿线调兵来援,来援的也只会是绿营兵。”

    “对清廷来说,绿营兵不值钱,死多少都无所谓,既然如此,孤何必为了一群清廷自己都不在意的绿营兵,带着我明军主力在这栖霞山浪费时间呢?!”

    “我明军用兵,不用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最大程度的歼灭清廷的有生力量为第一要务。”

    “而这个所谓的有生力量,满洲兵优先,蒙古八旗其次,汉八旗第三”

    “至于说绿营兵,说句实在的,那不重要!”

    因为对大明来讲,绿营兵是可以劝降拉拢的。

    只要大明能在战场上打出优势,绿营兵是完全有可能,大片大片的剪辫归明的。

    换句话来说,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力量!

    郑成功点点头,像是懂了朱宏煜的思路,但其接着询问道。

    “那殿下准备如何歼灭龟缩栖霞山的清虏?”

    朱宏煜眼睑微微低垂,嘴角微微挑起,开口说道。

    “先是尽量劝降,让山上的绿营兵下山投降。”

    “剩下的那些”

    “呵呵,大军此次北伐,不是随军携带了不少的石油吗?”

    朱宏煜表示,烧烤大师的荣誉称号,他要定了!

    与其让明军各部兵马正面强攻栖霞山,付出极大的伤亡,也不一定能攻下来,不如干脆放火烧山。

    这样对于敌人的震慑效果只会更好!

    至于说火势扩大后对环境的破坏?

    朱宏煜表示不在乎,这里可是江南,气候湿润,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

    即使,现在是气候较为干燥的冬天,火势扩散的可能性也不大!

    大概率是等石油烧完了,火势也就逐渐灭了。

    再说了,朱宏煜在放火之前,肯定是会提前着手挖掘一条隔火带出来的。

    郑成功闻言,童孔剧烈收缩。

    这时候,他才像是有些看清了朱宏煜的真面目。

    这是一位真正的统治者!

    哪怕他平常时候表现的再如何的温和,慈悲,温情脉脉也改变不了他统治者的本质。

    面对那些对他没威胁的人或物,他自是宽容的,仁慈的。

    可对于一切会威胁到他统治的人或物,绝不会有丝毫的容情。

    正如现在的栖霞山中,那最起码还有上万人的清军八旗绿营。

    朱宏煜竟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要放火烧山,将他们全部葬身火海,变成彻彻底底的“熟人”。

    无情吗?

    或许吧!

    但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朱宏煜又怎么能对自己的敌人留情呢?

    他只要照顾好紧紧跟随在他身后,坚定站在他的战船上的那些人的利益就好了。

    至于说敌人,还是死光了的好!

    很显然,对比起让明军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去强攻栖霞山。

    一把火烧死栖霞山上的所有清军,是更好的选择。

    朱宏煜背着手,站在大纛旗下,又随口吩咐道。

    “传令下去,调派一只舰队,去龙江宝船厂走一趟!”

    第四百一十四章火攻

    朱宏煜始终没忘记明军此次北伐的另一个目的!

    龙江宝船厂!

    “那些造船的工匠,一个也不能放跑,要全部控制起来!”

    “包括那些西洋来的洋夷船匠!”

    “宝船厂里造船的木料,工具,也是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全部烧掉,绝不能给清廷留下任何东西!”

    朱宏煜的意思很明确,他要彻底断掉清廷发展水师的可能性。

    诸将抱拳领命,各自去按照安排做事去了。

    一只明军的水师分舰队拔锚起航,逆流而上,向着南京的方向而去。

    明字大旗高挂在桅杆上,迎风!

    战场上,血腥气冲霄!

    数不清的尸体,几乎要将整个战场铺满。

    明军从附近的村庄城镇中征召了一部分民夫,来帮着打扫战场。

    一具具尸体被清点了出来,清军的尸体被随意的堆积在一起。

    明军的尸体则是被整理之后,摆放在一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