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南洋再起

章节目录 第774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货成不了事!

    自古以来能成事的英雄豪杰,哪里有吴三桂这种的?

    胆子也太小了些!

    周天旭开口询问道。

    “殿下,若关宁军被清廷打崩,吴三桂的势力崩盘,我大明该如何应对?”

    关宁军一但战败,清廷就将能够集中全部的精力,用于对付坐拥东南的大明。

    到时候,没了关宁军帮着分担压力,大明这边所面临的军事压力绝对会暴涨。

    这时候,大明提前做一做相应的准备,总不会有错!

    朱宏煜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召集诸将议事吧!”

    像是这种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在朱宏煜从来不会搞什么乾纲独断的事情。

    找参谋团一起商议,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多找几个人商量总不会有错。

    ……

    在朱宏煜命令下达之后,南京城内的明军诸将齐聚朱宏煜的书房。

    书房最中间放着一块沙盘,沙盘上是大明全盛时期的山川地貌图。

    甚至连朝鲜,倭国,南洋各国也被包含其中。

    沙盘的名称为《大明坤舆全图》,六个楷体大字,被篆刻在沙盘的木质外壳上。

    光是看着一个沙盘,朱宏煜的野心便展露无遗。

    他不要割据一方,仅仅做一个假皇帝!

    他要天下一统,做真正的大明天子!

    他要创造当年太祖皇帝都没能创下的功业。

    朱宏煜将手指指在地图上关中的位置上,开口说道。

    “吴三桂和清廷的潼关之战战败,现已经败退长安!”

    “按照孤的估计,由于吴三桂的胆怯,在接下来的关中的战事中,关宁军绝对要吃大亏,甚至其可能会一口气丢掉整个关中!”

    “而吴三桂的战败,对天下大势能造成何等影响,谁也不知道!”

    “为了不被接下来的局势变幻打一个措手不及,我大明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徐斌站出来说道。

    “殿下,根据参谋部的预计,清廷在打完关中之战后,大概有三个选择可以作为他们接下来的动向。”

    “一是顺势撵着关宁军的溃兵,从关中杀入汉中,乃至川蜀,彻底重创吴三桂所部!”

    “二是在打完关中之战后,将主力调至江北,威胁我大明的江南!”

    “三是在结束关中之战后,清廷停止对外用兵,开始休养生息!”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条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但事无绝对,我大明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总不会有错!”

    朱宏煜微微颔首,像是在表示赞许。

    对于徐斌所说,朱宏煜是赞同的。

    确实是第三点的可能性最大!

    清廷这两年来也是战事频繁,先是组织兵力南下,同大明打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江南决战。

    结果是战败,除去战费之外,还有一大笔的抚恤需要下发。

    再然后便是马不停蹄的动兵征伐关中,同关宁军鏖战!

    军队疲敝自然是不必说的!

    但更重要的问题其实是钱粮问题。

    连着两年的战事打下来,现在清廷的国库早就空的能跑耗子了。

    根本没有足够的钱粮去维持军队,继续打大规模的战事。

    如果不是免剃钱带来的巨额收益给我大清撑着,我大清的统治崩盘也只是瞬间的事情!

    但是,也不能不防啊!

    “为了应对清军接下来可能的动作,参谋部也是制定出了三个方案。”

    徐斌接着开口说道。

    “第一,便是着重经营九江防线,防备清军顺流而下,攻我大明江南腹地!”

    “第二是主动出击,在江北敲下几颗钉子,以当做我大明反攻清廷,或是防御江北来犯之敌的桥头堡!”

    “第三,是我大明主动向湖南方向动兵,夺下湖南。”

    夺下湖南的目的是多方面,一是为了湖南的钱粮人口,但更多还是为了湖南的地理位置。

    不夺下湖南,清廷在覆灭吴三桂之后,随时有可能直接杀入大明的江南腹地。

    但大明如果能打下湖南,就能保证清军威胁不到大明的江南腹地。

    朱宏煜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询问道。

    “大家都议一议吧,看看参谋部作出来的方案合不合适!”

    “议一议我大明该如何做!”

    朱宏煜话音落下,郑成功过站出来说道。

    “殿下,第一点,第二点,老臣是赞同的!”

    “但第三点,老臣不敢苟同!”

    “因为,吴三桂从立场上来说,是和我大明一样反清的。”

    “我大明若是趁着吴三桂同清廷主力交战,出兵突袭其腹地湖南,岂非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第593章大明的朝鲜好大儿

    郑成功此言一出,有不少人站出来表示赞同。

    他们都觉得大明不该在现在对湖南动手!

    但是,李广远却是站出来,表达了反对意见。

    “末将不赞同王爷所言!”

    “现在吴三桂打着的也是清廷的旗帜!”

    “且当年甲申之难后,清军入关,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吴三桂这贼子投降清虏,放开了山海关!”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