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章节目录 第664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赵构难堪地望向王霖。

    王霖知道自己不能不开口辩驳了。

    这就跟臣下遇到弹劾,要上自辩疏一样。

    他若无动于衷,他的名声就算是彻底让张魁、周子宴和程远景三人给毁了。

    所谓流言积毁销骨。

    他目光锐利,望向张魁三人,缓缓道:“请教三位大儒,不知我皇宋之范文正公,系读书人还是武人?”

    范仲淹?

    张魁目光凛然不惧,微微拱手道:“一代名相,名垂不朽,文正公乃大宋名臣之范,进士及第,自然当算读书人。”

    王霖呵呵一笑:“梅山居士可知范文正公卫国戍边,作为统兵元帅,曾对西夏数战大捷,镇守边陲,为大宋立下不朽功业?”

    张魁面色一变。

    却听王霖又道:“故,范文正公也可称武将,通晓兵事韬略……孤这样说,梅山居士不反对吧?”

    张魁虽然觉得王霖有偷换概念之嫌疑,但还是不得不承认道:“文正公文武双全,自是天下皆知。”

    王霖轻轻一笑:“既然文臣可为武将,既然这世上又有文武双全这一说,那么,武将也可通晓文事,治学达儒,道理是说得通吧?”

    程远景皱眉道:“燕王到底要说什么?”

    周子宴和在场士子都将目光投射在王霖身上。

    王霖冲三人略拱了拱手:“孤虽不才,虽不敢自比范文正公之不朽文治武功,但扪心自问,也能上马为战,下马读书,心怀社稷苍生,崇尚圣人之道,并身体力行,这些年,一以贯之!”

    张魁三人飞快对视一眼,心道原来如此,拿范仲淹出来类比自己,真是大言不惭。

    这位燕王可真算是……

    张魁讥讽道:“老朽知燕王诗才不菲,曾有数首诗词名扬天下。但诗词实乃小道,娱乐、娱情、娱心尚可,保国安民岂能利乎?”

    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理论家看不起文学家。

    实际这种心态跨越千年,至现代社会,还是大有市场的。

    大学教授,文化学者,有几个能瞧得起哼哼唧唧的小诗人?

    那个声称要横跨整个中国去睡男人的女诗人,尽管红遍了半边天,却有几分社会地位?

    王霖诗词的知名度在大宋也算当红,可也仅此而已。大抵就是这么个意思。

    程远景也淡然道:“不知燕王四书五经读了多少,可曾进学、科举?”

    这是讥讽王霖没有科举晋身。

    虽然皇帝也赐了王霖同进士出身,但在对科举晋身视若圭臬的读书人来说,这本身就值得讥讽。

    同在一家单位,人家是985或211,你一个党校学历,怎么比?

    “呵呵,孤未科考,乃是武科,并上赐同进士及第。”王霖淡然道。

    张魁突然纵声大笑:“燕王既然自承是武科出身,焉能再号称是读书之人?”

    难为他已经六旬以上年纪,还是如此声若洪钟。

    程远景和周子宴带头而笑,周遭不少士子纷纷哄笑。只是王霖锐利的目光扫视过来,很多士子顿时闭口收起笑容,老老实实垂下头去。

    见王霖被当众耻笑,赵构面色阴沉,几乎跳将起来,要骂人了。

    这是他的师傅,他素来引以为榜样和荣耀的师傅。

    尽管他也认为师傅有些好色……毛病不少,但瑕不掩瑜。

    王霖似笑非笑,开口反驳道:“不经科举,就不为读书人了?那么请问三位,可是忘了十上不第的典故乎?”

    这说的是唐朝大儒罗隐。

    小时候的罗隐才学就非常出名,一生的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可是,他曾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但这不能抹杀罗隐随后的著作等身,名垂士林。

    其实类似的例子,宋之后还有很多,不过王霖此时不能说而已。

    譬如明人陈献章。

    陈献章累试不第。

    教学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的重臣湛若水,还有台阁首辅梁储等人,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简而言之,一个不是进士的人,教导出了一大群进士。

    万历皇帝念其在学问上的重大成就,诏准从祀孔庙。他也成为一个没有考取功名,从祀孔庙的人。

    张魁面色一凝,稍稍犹豫了一下。

    这样的人是有的。也不能说王霖就是无中生有。

    但这样类比,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疑?

    周子宴斟酌道:“燕王莫非自比上古大儒乎?那么,老朽倒是要考校一下燕王了。”

    王霖淡然拱手:“孤洗耳恭听。”

    周子宴凝视王霖,脱口问了个很简单的问题:“何为大学之道?”

    这就是考察王霖有没有看过经学典籍了。

    从他问的这个基础性的简单问题而言,足见此人实际还不愿意让王霖太过难堪。

    王霖毫不迟疑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魁紧跟而上:“那么,请问燕王,何为治学之道?”

    王霖不动声色:“孤读圣贤书,窃以为:治学之道,一在立志于学,持之以恒;二在学以致道,学以成仁;三在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四在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五在学无常师,见贤思齐;六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