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望族

章节目录 第1577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晋藩、代藩闹将起来,神英大军立时抵达,那就是“平乱”大功了。

    而晋藩代藩也就此妥妥被钉在谋逆的罪名上,幽禁抄家顺理成章。

    只不过这样的“谋逆”是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的。

    哪怕是深恨这些王府祸害地方的山西本地官民,也忍不住窃窃私语,朝廷是不是要趁机削藩了。

    有那忧心小皇帝年轻冲动重蹈建文覆辙逼反诸藩的朝臣,立时上书皇帝、拜访阁臣,希望朝廷能慎重对待宗室。

    更勿论诸藩王了,在他们眼中那更是朝廷发兵围剿“无辜”藩王,还上来就一锅端,何等凶狠!

    当初宣庙借着朱高煦叛乱这引子,一举收了诸藩王府护卫,而今小皇帝是要借着平安化连块地皮都不给诸藩留了吗?

    然后诸藩又惊又怒之后却发现,面对朝廷的大军,他们竟是没甚反抗能力的。

    学安化王勾结卫所官兵吗?……离得都不近呐,勾搭得上吗?

    又不是塞北苦寒之地,人家好端端的肥差为什么要随你造反卖命呢?

    何况,朝廷大军近年来战绩赫赫呐,太湖剿匪、东海剿盗不提,这西北平叛只用了短短十天!

    清了晋藩、代藩恁多藩府只用了两天……

    前脚清了晋代藩府,后脚朝廷就在清出来的空地上建山西武学。

    建武学干嘛?操练兵士、研发兵器。

    起兵造反?谁爱去谁去吧……

    不少藩王就此把脖子缩了回去,打是打不过的,那就,好好过日子吧。

    也有蜀王、楚王等藩王上书朝廷,痛斥锦衣卫公然谋害宗室,要陛下为宗室做主,却不过是博个道义上站住脚,迫朝廷不要太过分。

    那些折子到了寿哥手里,寿哥还笑嘻嘻的同杨廷和品鉴了一番,赞道:“蜀地果然多才子,先生瞧蜀王折子写得恁是漂亮。”

    真是让四川人杨廷和哭笑不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不过寿哥还是在阁老们的规劝下,中规中矩的下旨安抚了上折的诸藩,然后,甩手又下了道荫封内官子侄的旨意。

    一个是荫刘瑾的侄儿谈二汉锦衣卫千户,一个是升张永的弟弟、千户张容为指挥佥事。

    上折的藩王们险些气歪了鼻子,这还是安抚吗?!这是示威!

    赏张永他弟那是平乱的功劳也就罢了,赏刘瑾他侄儿是为的什么?!——为的抄了晋藩、代藩?!

    然义愤填膺的他们还没进行下一步举措呢,真正的“示威”才来了。

    朝廷颁布了《宗藩条例》,对《皇明祖训》的宗藩政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整。

    尽管宗藩条例大部分内容基于《皇明祖训》,但开放藩禁,甚至允许宗室科举入仕等等政策依旧轰动天下。

    对于这样的宗藩条例,文人是十分矛盾的。

    有见识的都知道宗禄已是国库的大负担,胡作非为的宗藩也成了社会毒瘤,宗藩政策能改革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让宗室子弟科举,那是抢占文人的上升渠道!

    尽管宗室子弟有学识的少之又少,但是,他们是宗室啊,地方长官敢得罪吗,考试真的能公平吗?

    便有愣头青的御史上折陈说此事,费尽笔墨渲染不公。

    皇上却难得亲自回了一句,可要官宦子弟皆避嫌?

    御史一时也哑了火。

    而宗室那边,因阶层复杂,所以对宗藩条例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宗藩条例里绝大部分条款都是针对将军以下宗室的,对于亲王和郡王的影响不过是少了些属官,少了些衣冠,以及,以后多纳的小老婆、非良籍的小老婆、非婚生的娃朝廷不给养了。

    对于富有的亲王郡王们来说,这其实不算什么。朱家又情种稀缺,少有一定要给某个“真爱”的青楼女子上玉牒的。

    至于花生、传生的不满,时人最讲究血统,他们这类人什么想法是没有人会在乎的。

    当然,他们中也有那能得宠的,在父祖面前撒个娇为自己争取争取爵位。

    只可惜,这条本身就是皇明祖训里的明文规定,不过是现在查得更严格了。他们的父祖可不傻,就算想上书也不会就这点来上书。

    对于五服之外的宗室,基本上都是拥护这一个改革的。

    他们处于最底层,克扣宗禄也是先从他们这克扣,又有藩禁不许他们务工务农,真是要活活将人饿死。

    如今开四民之业,又解除了城禁,才是真正给了他们生机。

    尤其是山东的五服外宗室,得了这消息无不高呼万岁圣明,山东如今处处缺人,只要够勤快,养家不成问题,致富也近在咫尺!

    在郡王以下、五服之内的宗室则意见最大,宗禄被削减,宗学制度又推迟了他们拿宗禄的时间,甚至考核不合格还可能丢了爵位,这简直是给他们上了重枷一样。

    说什么科举入仕,他们中有几个是能读得进去书的?这条所谓出路和没有也差不多了。

    偏偏他们的地位说高并不高,没什么话语权,只好想尽千方百计发声。

    于是也有各种各样的折子递了上来,堆满了寿哥案头。

    在这么个当口,又出了两宗事,皆事关藩王,寿哥大笔一挥料理了,算是表明了朝廷态度,给宗藩指了条明路。

    一桩是封地河南怀庆府的郑王朱祐枔殁了,膝下无子,其堂弟朱祐檡请袭亲王爵。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