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望族

章节目录 第1640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寿哥将“不知稼穑”在嘴里咀嚼了两遍,叹了口气,只道:“日后要从根子上一点点改了。不能把读书人都养成御史脾气,周身上下就只剩一张嘴。”

    张会缩了缩脖子,这话皇上能说,他却不敢接,他自接了锦衣卫就没少被御史们的铁口咬。

    最近从太庙司香到收义子,皇上可是没少被念叨,不胜其烦。好在最近齐齐开参宁王,皇上算是得了些清净。

    至于宁藩小公子,张会只心下冷笑一声……

    新科进士带来的新一波喧嚣直到四月还没散去。

    而四月,宫中忽传惊天喜讯,沈贤妃有身孕了!

    今上登基已是八年有余,成亲也有七年了,后宫却是一直没有动静,前朝后宫没少为皇嗣操心。

    先帝子嗣单薄,既有先帝本身体弱的缘故,也是因着先帝,后宫只张太后一位。

    而今上,弓马娴熟,热衷武事,可以说是身体倍儿棒,后宫有名份的妃嫔就不少,听说西苑里也不少美人,却一直没皇嗣,甚至都不曾有宫妃有妊的消息传出来过,不免让人诸多联想。

    尤其是今上这几个月胡闹般收了百来号义子,又传出“枕着钱宁大腿入睡”这等传言,也很难让不让人想歪。

    如今总算后妃有妊,虽尚不知男女,重臣忠臣们的心却也都放下一半儿。

    尤其是在刚刚闹完太庙司香之后,这个皇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皇上显见十分高兴,各种赏赐流水一般涌向长安宫,涌向沈贤妃的娘家。

    原本沈贤妃娘家在外戚里就是垫底的那个,皇上有什么赏赐通常只能想起皇后娘家夏家,而就算吴德妃在宫中不那么得宠,可吴家到底是太后娘家张家的姻亲。外戚沈家可真真是什么都靠不上。

    而今的外戚沈家,已是门庭若市,无数人赶来添“柴”(财)烧热灶。而沈家也摆足了皇长子外家的排场,赫赫扬扬,俨然盖过了夏家。

    尽管沈贤妃叫人传话出去,尚不知道是公主还是皇子,便是个皇子,难道庶长子是好当的?庶长子也一样要叫皇后为母亲!不要这会儿飘起来,回头跌得更狠!!

    只是贤妃娘娘固然贤惠,可有先前外戚周家、张家那般显赫的案例摆在前头——尤其周家,周太皇太后当初也不过是个妃子,等儿子成了皇帝,周家足足富贵了三朝!

    沈家如今被人那般捧着,巨大利益摆在眼前,又有几人能冷静下来不动心?

    这样的高调当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只是有御史试探着上了两回折子,都是留中不发,大家心里也有数了。

    毕竟是皇上盼了多少年的皇嗣,沈家又刚刚有些抬头,也没来得及做什么恶事,弹劾不出什么新花样来,众御史渐渐的也就作罢。

    更多的人是准备痛打落水狗的——撵宁藩小公子出京。

    如今皇嗣也有了,甭管是男是女,只要能生,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皇上才二十五呐,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生孩子。

    就算再过个三五年,依旧没皇子,那也是再找年幼的孩子,彼时宁藩小公子也过了十五了,彻底用不着他了。

    上折子请这位返回藩地,也是表示一下自家对皇上的忠心,对正统的维护。

    面对蜂拥而至的御史、给事中们,宁藩小公子选择了装聋作哑,镇日里“专心养病”,还时不时传出点儿病危的消息。

    反正就是赖在京里不走,任谁也没辙。

    当贤妃有妊的消息传到河南时,人前沈瑞自然一副大喜过望的模样,心下却是异常沉重。

    去年八月,寿哥亲口说的是皇后有妊。

    按照时日算,已是该生产的。

    此时却将沈贤妃推出来,到底是皇后已诞下皇子,为防万一,被藏了起来——孝庙幼年就被藏了六年之久,还是皇后的孩子出了事?

    事涉内宫,张会就是知道也不能送出只言片语来。

    但无论是那种可能,京中局势,都当算不得太好。否则,也没必要推贤妃出来吸引注意了。

    皇上这一招又一招,怎么看怎么像……想逼反了宁藩!

    没有点儿造反的事儿,很难一削到底?!

    沈瑞眉头紧锁,可是,朝廷,真的准备好一战了吗?

    北边儿的邻居,因为干旱,还在虎视眈眈!

    虽说前世历史上的宁王不堪一击,如今的老师王守仁也已是南京兵部尚书,手握重兵,水师又是极有战斗经验,打败宁王应该不难。

    可若鞑靼趁虚而入呢?

    这两年各地灾荒不断,国库始终没攒下太多,若是两头开战,着实吃不消。

    北方的损失也会直接牵动经过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臣们敏感的神经,到时候又会如何?

    费劲心力才在北疆打开的大好局面将毁于一旦,更可怕的是,一旦这固有印象种下,可能会影响十数年、数十年大明对蒙政策。

    宁藩这个脓包,挑破就挑破吧,早挑早好,但北边,无论如何要保住。沈瑞咬牙切齿的想。

    随后他将自己一个人关进书房,开始写一封封密信,给老师王守仁,给张会,给丛兰、沈珹,给蔡诵、戴大宾、李延清,给蒋壑、高文虎……

    “一定要亲手将信交给丛、沈两位大人。”沈瑞将信交给田丰时再三叮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