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127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黄金洲的土著们也喜欢大明的布匹,中东人、波斯人,甚至于在印度洋这边的葡萄牙人也都喜欢大明的布匹,销量非常大,一船又一船的布匹运往世界各地,都不够卖。

    但现在却是出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原材料价格飞涨,关键是还非常难买到。

    这一次,并不是有人故意囤积居奇,而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我早就跟你们说了,今年不要再建新厂了,今年不要再建新厂了。”

    “这下好了吧,棉花和羊毛都买不到了,到时候那么多人,那么多机器,全部都要停下来。”

    王守仁看了看王贵、王福说道,这两人一直在管理着彩云纺织厂。

    “少爷,我们哪里敢不听你的话,这一切都是老爷要求的。”

    “老爷说,现在大家都在拼命的扩张,如果我们不跟上的话,到时候就没有办法保持住市场龙头的地位了,这对于我们王家来说,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所以尽管少爷你一再叮嘱,但是老爷还是要求我们必须要扩张,保持住龙头地位来。”

    王贵有些无奈的说道。

    王家现在还是王守仁他爹王华说了算,尽管王守仁现在的官职似乎好像也已经不会比他爹低多少了。

    “老王~老王~”

    这时,一脸笑容的刘晋带着朱厚照笑呵呵的走了过来。

    因为和王守仁同期,再加上又一起出征了几次,都是老熟人了,所以刘晋在私底下都喜欢叫王守仁老王。

    额,一种来自后世的恶趣味,隔壁老王。

    “见过太子殿下~”

    看到朱厚照,王守仁连忙恭敬的带人行礼。

    “免了~”

    朱厚照无所谓的摆摆手,刘晋也真是的,带自己来这纺织厂干嘛,又没有什么好玩的。

    “老王,这次过来找你,是想要找你了解下这羊毛和棉花的价格为什么会突然间大涨,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年羊毛和棉花的产量都增长了很多倍,应该不至于出现价格飞涨的事情。”

    刘晋也是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就开口问道。

    “哎呀~”

    “我也正在为此事烦恼呢。”

    “在我们去南洋出征的时候,家里面没有和我商量就大肆的开了几个分厂,在天津、淞沪、浙江,连开三个大分厂,现在羊毛和棉花的价格飞涨,我都要头痛死了。”

    说到这事,王守仁也是无奈的叹口气说道。

    “你家连开三个分厂?”

    “去年的时候,你不是说强调做成衣吗?”

    刘晋一听,顿时就微微一愣,想了想顿时就明白棉花和羊毛的价格为什么会飞涨了。

    说到底还是国人的尿性。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产业,只有看到有人发财了,立即就会一窝蜂的拥挤进去,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进入这个行业。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将这个行业给挤爆,变成一片红海。

    大明的纺织业,前面尝到甜头的人太多了,靠着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迅速的积累、发展起来。

    其他人看到也是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这两年更是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大明各地新开的厂太多了,这新增的纺纱机和织布机都不知道有多少。

    即便是增加再多的棉花和羊毛产量,也架不住大明商人、地主、大家族等等疯狂的投资到这纺织行业里面去。

    特别是今年,大明的南方、江南等地区开始发力,这新增的工厂、纺织机和织布机等等,自然而然这棉花和羊毛的价格要飞涨起来。

    第788章 移民草原人去澳洲

    “成衣我们也有在做,生意也是还可以,但我父亲在我出征南洋的时候,下令兴建的新厂。”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无奈的说道。

    大明这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自己买布匹回去做衣服,有条件的则是去裁缝店,找人专门量身定做,很少有成衣卖的。

    王守仁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也是开办了成衣厂,原以为生意不会太好,谁知道生意非常的火爆。

    这自己买布匹回家做衣服,难免总是做不好,很多时候这做出来的衣服不是大小不合适,就是设计不合理,不好看。

    王家的成衣工厂制造出来的衣服,毕竟是专业的,花色、用材、设计等等自然要比很多人自己做的更好看。

    成衣一经推出,也是迅速的大卖,不仅仅在大明这里非常的受欢迎,还销往了朝鲜和倭国,让王家在这一块上面也赚足了利润。

    王家自己工厂防止出来的布匹,甚至于都不需要外销,供自己的成衣厂就可以了。

    “原来如此~”

    刘晋顿时就明白了微微点头,接着皱着眉头说道:“不是棉花和羊毛的产量不够,而是因为新厂太多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太多了。”

    “这下可就麻烦了,没有羊毛和棉花,那些新投资的纺织厂可就都要倒闭了。”

    “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新建的厂太多了。”

    “特别是南方这里,单单是今年新投资建厂的工厂都有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工厂,遍布江南各地,因为粮食价格大跌,很多地方都用良田种桑树用来养蚕。”

    旁边的王贵也是无奈的说道。

    “这可不行,怎么多的工厂,关系到方方面面,如果因为棉花和羊毛稀缺,价格飞涨,导致他们血本无归的话,这对我们大明也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