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镇海王

章节目录 第3015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才有闲情逸致的去玩文字、玩诗词之类的,而不是像这大桥上面行色匆匆的过路人一般,在为生活不断的忙碌和奔波。

    一番对对子和吟诗之后,众人得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也在场,顿时就又嚷嚷着让文征明用笔墨画下眼前的这座南京长江大桥。

    而文征明对于这样的要求,一向都是难以拒绝的。

    当即令自己的书童准备笔墨纸砚,一卷长幅的宣纸铺开,文征明随即挥毫泼墨,一副大气磅礴、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桥很快就跃然于纸上。

    “好!”

    “当真是和这南京长江大桥一般大气磅礴,气势雄浑伟岸!”

    “文兄之才,我等佩服!”

    “今日能够得见此流传千古之佳作,实乃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文兄之画乃当世一绝!”

    身边众多的文人骚客一看,顿时就忍不住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起来,文征明的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或许还不如唐伯虎的画有名气,但其水平显然也是大家之水准。

    第1818章 子女教育

    京城刘晋的府邸内。

    刘晋正在悠闲的看着报纸,享受着周末的清闲。

    自从入了内阁,刘晋就非常的忙,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处理国家大事还好一些,有些时候,勾心斗角、权谋算术之类的才是最让人头痛和伤脑筋的事情。

    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盯着的人太多了,想要取而代之的就更多了。

    好在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如果换一个皇帝的话,刘晋觉得自己干上几年,还是早早的退休养老算了。

    “南京长江大桥终于竣工、通车了,真是不容易啊, 在这个时代竟然也是玩出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样雄浑伟岸的世纪工程, 实在是不容易啊。”

    看着报纸,刘晋也是感叹不已。

    现在已经是弘治二十八年了, 算算时间,自己都已经穿越过来十八年了,自己也都已经三十六岁了,再过几年就四十知天命的年纪了。

    对于古代平均寿命只有不到四十岁来说,这过几年差不多都要当爷爷了。

    “父亲~”

    真想着当爷爷的事情,刘晋的大儿子刘信就找了过来。

    刘信是刘晋和徐婉儿生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刘家的嫡长子,在他下面还有好几個弟弟妹妹,刘达、刘诚、刘誉、刘仁、刘义、刘清,总共七个儿子,还有四个女儿。

    放在后世来说,刘晋这是妥妥的高产了,但对于这个时期的大名人来说,刘晋只能算算一般般, 毕竟只有两个女人,徐婉儿给刘晋生了五个孩子, 李贞给刘晋生了六个孩子, 达到了这个时期的一般水准。

    得益于大明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生育技术、观念的普及,大明人家家户户生的孩子都比较多,少则五六个,多的七八个,十几个都是很常见的。

    像朱厚照这播种机,女人多,又喜欢播种的,现在儿子都已经超过100个了,算是历朝历代当中,最能生的一个太子了。

    以至于弘治皇帝这边现在最头痛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孙子取名字了,没办法,老朱家取名字是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的。

    首先第二次字是必须要根据辈分来的,朱厚照是厚字辈,他的儿子根据当初朱元璋给各系子孙定下来的,那就是‘载’字辈了。

    接下来就是最头痛的事情了,明朝皇室讲究一个五行相生的原则,即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这个五行循环相生的道理。

    所以老朱家的子孙取名字的时候也是遵守这个原则,第个三字的时候, 必须带有相应的偏旁,或者是具有相应的意思在里面。

    比如弘治皇帝叫朱佑樘,他是佑字辈分,同时是木,因为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字带水,水生木,所以到了朱佑樘这里就是带木字旁了。

    而到了朱厚照这里,根据木生火的原则,所以朱厚照的第三个字‘照’字就有火的意思在里面。

    而到了朱厚照的儿子这边,根据火生土的五行道理,所以给朱厚重的儿子取名字的时候第三个就要带土了。

    也就是朱厚照的儿子基本上都是叫朱载什么的,带一个有土字庞的名字。

    也幸亏是带土字庞的字,土字旁的字还是非常多的,还比较好取,如果是带金字偏旁的字,估计着元素周期表都不够用了,因为这货实在是太能生了。

    但即便是这样,弘治皇帝现在也是头痛的很,朱厚照这个播种机,他只负责播种,取名字,带孩子什么的都是不关他的事情。

    “什么事情啊?”

    刘晋看看自己的儿子,随即示意他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说话。

    刘信现在也已经十五岁了,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长相上更像他母亲徐婉儿,眉清目秀,相对秀气了一点,缺少了一点男子汉的气概。

    不过人还是很聪慧的,他母亲徐婉儿又是豪门定国公府出来的,对于家里面孩子的教育一向都是极其的严苛,并不是慈母多败儿的那种,反倒是刘晋,相对而言更宠溺孩子一些,时常有空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出去看看球赛之类的。

    故而刘晋的这些孩子,一个个也都是家教极好,丝毫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习气。

    刘信恭恭敬敬的坐到一旁的椅子上面,他年纪最大,也最懂事,是家中的嫡长子,肩负起诸多的责任,将来还要继承刘晋辽国公这个铁饭碗,所以对他的要求,徐婉儿一向都是很严格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