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北魏末年

章节目录 第170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坐镇洛阳的高澄近来很悠闲,尚书省繁琐的政务他多交给左右仆射司马子如、李元忠处理。

    京畿大都督府也有崔暹、崔季舒主持,崔昂、邢邵、温子昇从旁协助。

    至于整训军队更有多名大将主持,其中以武川出身的底层鲜卑兵最为积极。

    死了贺拔岳这个出身武川豪族的野心家,又来一个同为武川豪族子弟的宇文泰,他居然公然反叛朝廷,这让被高澄重塑荣誉感的四千武川鲜卑兵深以为耻。

    而交给斛律光组建的弓手队伍,也形成规模,神臂营左右两都共六千人,离高澄心目中的万箭齐发还差了不少,不过在三万四千人的京畿兵中也差不多是极限了。

    因为下僚太过出色,高澄反倒清闲下来,每天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听取探子送回来的情报。

    悠闲的不只是高澄,还有奉命出使刘蠡升的高隆之。

    对于高欢提出的双方互为儿女亲家,由高欢嫡次子高洋迎娶刘蠡升嫡女,嫡次女嫁给刘蠡升嫡长子的提议,刘蠡升欣然允诺。

    甚至迫不及待地让太子废掉妻子,给高欢的女儿腾出位置。

    堂堂关东掌控者的女儿可不是给人当小妾的。

    高隆之的任务轻易完成,整日受刘蠡升设宴款待,体重都胖了不少。

    随他一同北上,主持接触刘蠡升部将的赵彦深可没有高隆之清闲。

    听望司自组建后,人手不断扩充,但相较于所承担的任务来说,还是捉襟见肘。

    既要监视内部,又要潜伏敌境打探消息,因此,高澄从未把刘蠡升势力放在心上,尔朱兆死后,外派出去的探子都是往关西、南梁这两个地方跑。

    对于刘蠡升的势力构成总体来说是一片空白。

    这也是高澄让赵彦深亲自北上的原因,他相信以赵彦深的能力,与谨慎的性格是处理这件事情最好的人选。

    赵彦深来到河东山区第一件事就是打探刘蠡升的势力构成。

    刘蠡升自525年自称天子,设置百官,建立国家以来,已经九年。

    这个山区小朝廷虽然是个草台班子,但也有僚属四百余人。

    最为显赫者是其中七位草头王。

    刘蠡升共有四个儿子,除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外,其余三人分别册封为南海王、北海王、西海王。

    除此之外,还有四名实权派将领封为北部王、东部王、南部王、西部王。

    赵彦深清楚了刘蠡升势力构成,也将目光放在了四名封王的将领身上。

    通过秘密探访,赵彦深知道北部王曾被刘蠡升责罚,于是开始尝试与他接触,经过一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联系,两人终于搭上了线。

    策反刘蠡升部将,让他们反戈一击的工作才终于有了初步进展。

    高隆之代替鲜卑人贺六浑与刘蠡升盟誓,也不知道刘蠡升是不是在山里待久了,与外界少有联系。

    居然连鲜卑人贺六浑的盟誓也敢接,第一个与他盟誓的一方之主尔朱兆,在穷山被勒死。第二个与他盟誓的一方之主贺拔岳,刚刚被他挑唆杀死。

    也许是刘蠡升觉得自己福缘深厚,又有一匹白马死于非命。

    高隆之代为盟誓后,笑道:

    “从此高、刘,和同为一家。”

    刘蠡升闻言大为欢喜,又赏赐了高隆之不少财物。

    两家约定了婚姻,但具体婚期还要等高欢回师晋阳再做决定。

    高隆之带着使团收获满满的回归洛阳,留下赵彦深以使节的名义常驻河东山区。

    为了避免刘蠡升怀疑,高隆之在赵彦深的提议下,邀请刘蠡升派使节随他南下,常驻洛阳。

    洛阳有高澄在,说不定要不了多久,刘蠡升的使者就会嚷嚷着要为高家世代尽忠。

    没办法,人格魅力拉满是这样的,理解一下。

    而远在河北的汉人高欢也在邺城不断接见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以及渤海高氏等河北顶级士族的知名人物。

    高家父子都没读过什么书,河北名士们面见高欢也绝不会像温子昇拜会高澄一样,大谈文学。

    这些人在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时,也会把家中后辈带在身旁,希望能够入高欢的眼。

    高欢将这些年轻人统统留了下来。

    总不能只收有才学的,庸碌无能之人就当场赶走,这样当面打脸的行为与高欢收揽人心的目的背道而驰。

    高欢已经打定主意,先把这些人都带上,好好考察一番,有能力的就留在晋阳,没能力的就打发去洛阳,让高澄赶人。

    反正他贺六浑绝对不当这个恶人。

    在邺城待了两个月,基本与河北各州士族都有过交流后,高欢这才班师准返回晋阳。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东西首战之序幕

    高欢巡视河北期间,关西也没闲着。

    正如之前所说,宇文泰新立的天子元修,并没有得到灵州刺史曹泥、渭州刺史可朱浑元的拥护。

    最先有所动作的便是渭州刺史可朱浑元。

    可朱浑元得知宇文泰反叛洛阳朝廷,当即领部曲向东进攻秦州。

    秦州刺史赵贵不敌,仓惶逃往长安,可朱浑元得以占据秦、渭两州。

    宇文泰获知消息,领兵来攻,可朱浑元依据地利固守,双方一番鏖战后,宇文泰未有所进,不得不罢兵止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