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北魏末年

章节目录 第523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翻开帝王将相史,表演的痕迹随处可见,而在乱世,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文臣武将们的人心,便是选票。

    小高王毫无疑问是个中好手,相较高欢,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就表演欲望与演技来说,遍观史籍,只怕也只有帝王典范的李二凤能与之媲美。

    当然,这不是在说他杀兄逼父的事,至于王莽就不提了,晦气。

    当权臣的要不要演,当然要演,德政自己顶,黑锅天子背。

    为自己塑造一个爱惜民众的人物形象,适当卖卖惨,比如这一次,为河南迁民进言劝阻,却受斥责,整件事情分明出自高澄授意,但不明真相的底层民众们还要为他抱不平。

    毕竟在古代,底层民众暂时处于民智未开的状态。

    他们只看到高澄苦苦劝谏,甚至磕破了脑门,辞官后还要去宫门前跪请天子回心转意,有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权臣,底层民众还不轻易被他俘获了芳心。

    在不顾百姓感受的天子,与为爱民不惜身的权臣之间,支持谁,拥护谁,结果显而易见。

    这世上不是没有聪明人,但正因为他们聪明,才会看破不说破,毕竟高氏大权在握,兵锋所向,无不萎靡。

    高澄在收获赞誉的同时,天子名声也越来越臭,将来谋朝篡位,不说没有反对声音,但也只会是宗室在跳、在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动民众。

    当然,这年代更多的表现形式是裹挟民众,而非发动。

    高澄本可以在一众心腹劝进时,半推半就答应下来,毕竟曹丕都能去篡深入人心的汉室江山,他凭借与高欢共平关陇之功,篡个不得人心的元魏也没问题吧。

    但小高王却忍住了皇位诱惑,不就是存了拿天子作为自己的黑手套,去背骂名的心思么,毕竟得罪人的事情还多着咧,元善见大有用处。

    无耻归无耻,但也只有他这种脸厚又能演的人,才能当好这个大魏齐王。

    毕竟如果这一次由高澄自己出面,强迁河南三十万户至关陇,必然会对自己心生怨恨,将来篡国,难保他们不会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

    与这种麻烦相比,表演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就像如今,河南迁民怨声载道,都是冲着元善见去的,等高澄重新上台,木已成舟,也不好再将他们迁回,但是小高王指缝微张,给些小恩小惠,他们还得感恩戴德咧。

    元善见的诏令很快送至晋阳,早与高澄有过密信联络的斛律金立即组织迁徙晋阳大军家属。

    当迁徙工作陆续展开,高澄也时常出城去往城外大营,与晋阳将士们共饮,虽然还是能听见要杀入宫城诛天子,拥立齐王的醉话,但还是被高澄安抚住了他们的情绪。

    回到府中,高澄继续与高隆之、户部尚书崔季舒商议迁户问题。

    并州胡不可能全部置于司州,这关系到一个胡化问题,他会将由洛阳周边地区往司州填补部分人口,而将并州胡分散在司州及周边。

    有河南地区庞大的汉族人口,无需担忧被胡化,反而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而实现在洛阳周边分散并州胡,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把真正的心腹安擦在洛阳周边各州。

    高澄在与高隆之、崔季舒商讨迁户安置问题后决定,随窦泰驻守陇西的一万晋阳大军家属将去往陇西,免除田亩租金及税赋五年。

    随潘乐镇守关中的三万晋阳大军中,送去一万家属,其余两万人召回洛阳。

    剩余晋阳大军与举义的东魏降卒、召回洛阳的长安守军,共计十七万左右,则分散安置在司、陕、广、梁四州。

    其中司州安置八万户,陕、梁、广三州各安置三万户。

    高隆之、崔季舒告退后,高澄又立即招来吏部侍郎崔暹,与他商议四州主持军政人选。

    高澄有意在这四州军政分离,刺史只管民政,不再如过往插手军事,而将领只负责军事,不再干涉政事。

    其意图不言而喻,即刺史管理胡兵家眷,将领统领军队。

    与崔暹商议过后,高澄草拟一份名单:

    梁州刺史由段韶改为赵彦深,由段韶出任练兵大将,管辖三万并州胡。

    陕州刺史由高慎改为司马消难,由斛律光出任练兵大将,管辖三万并州胡。

    广州刺史由高季式改为张师齐,由高季式出任练兵大将,管辖三万并州胡。

    之所以是练兵大将,而非统兵大将,倒不是高澄不信任他们,相反,段韶、斛律光、高季式是高澄最早的武将班底,最受信任。

    但也正因为他们的年龄与资历还不够,若强行将一半的晋阳大军分由三人统领,侍奉高欢的旧人们难免有意见。

    故而只能冠以练兵大将之名,等到战时,还是要分出人手与一众将领分领,三人暂时也只能独领万人作战。

    高慎继任赵彦深青州刺史一职,将他打发远点,也免得崔暹被这个前妹夫气出病来。

    至于司马消难与张师齐,两人忠诚度毋庸置疑,毕竟一个是高澄手足兄弟,一个是高澄最忠诚的笔杆子。

    唯一让高澄疑虑的是能力,但好在陕州、广州处在腹地,又离洛阳不远,自己让听望司多上点心,也出不了什么问题,就当是对他们能力的检验,尤其是张师齐,毕竟自己是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至于最为重要的司州,司州牧则由陈元康担任,也足见高澄任人唯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