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北魏末年

章节目录 第659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当然了,即使知道了,他也不会以此居功,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一个体贴臣子的好皇帝,自己受点累又算什么。

    当天,广阳郡公就受到朝廷征辟,被任为祠部郎中,三日内往礼部就职。

    广阳郡公对此大为悔恨:

    ‘早知道就应该把父亲侧室都送入屋中作陪,说不定这时候都当上了礼部侍郎。’

    这件事情传出去以后,广阳郡公以女色求官的行为只是遭受道德君子的唾弃,但更多的无职公侯,以及不少朝中官员,竟相效仿。

    一面挑买完璧之身的妙龄女子,一面为府中妇人作思想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给小高王双倍快乐,却始终等不到天子登门,原来小高王食髓知味,正与陈氏、紫光打得火热,还要分心应付宫中妃嫔,哪来的精力再去公侯府上偷吃。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北齐的风气,至少高澄一朝是转不过来了。

    昭德四年(551年)一月初七,刚过完年不久,高澄便收到一条好消息,陈氏怀上了身孕,高澄大喜过望,将其由七十二御妻之一,抬为二十七世妇,做了世妇,暂时便升无所升,上头三夫人、九嫔已经满了人,只有一个皇后空缺,陈氏作为家妓出身,除非母以子贵,否则哪轮得到她。

    还不如指望姐姐妹妹们有谁坐了皇后位子,自己再去顶空缺,或者有人红颜薄命,毕竟小高王是念旧情的,除非做出他不能容忍的事情,不然绝不会废贬名位。

    南方萧衍还在硬挺着没咽气,内斗依旧引而不发,宇文泰在西南圈地自萌,专注与云贵高原上的土著打交道,高澄便也有了闲心为自己儿子们考虑婚事。

    高孝璋、高孝瑜四月份就要满十四了,按律法十五岁成年,这婚事也该定下来了,不能再拖。

    高澄找来尔朱夫人、宋夫人、元夫人,象征性地询问她们的意见,在后宫里斗了许多年的三人倒是难得的异口同声:

    “但凭陛下做主。”

    高澄便命人整理官宦、士族女子的名册,年龄限于十五岁以下。

    为高孝璋、高孝瑜自然是要物色与他们适龄的女子,但也要为高孝琬、高孝瓘、高孝琮将来订亲做准备,故而官宦、士族十五岁以下女子尽皆收录其中。

    不得不说,崔季舒办事是真的周全,他甚至连官员的私生女都给一一统计其中。

    高澄就在名册中发现了大舅子宋钦道的私生女穆邪利。

    穆邪利小名黄花,时年三岁,其母轻霄本是穆子伦的侍女,后被送至宋钦道家中,与人私通,诞下一女,便是穆黄花。

    外人不知穆黄花生父,但肯定不姓穆,种种迹象都指向宋钦道,显然宋钦道的妻子也是信了这种说法,对待母女非常苛刻。

    以上信息,崔季舒都在名册中为高澄一一注明,毕竟给皇子选妻妾,不能单凭名字下结论,还得标注了相貌等诸多信息。

    当然了,年仅三岁的穆黄花,也就得了一个模样可爱的评价。

    高澄当然知道穆黄花是谁,另一时空侄儿高纬的皇后嘛,只不过老九高湛被自己提前弄死了,高纬更不可能出生。

    考虑到穆黄花才三岁,自己五个儿子年纪最小的高孝琮如今都要满七岁了,整整小了四岁,年纪相差悬殊,难为良配。

    高澄想了想,还是留给自己吧,自己也才三十,年龄差距不大,可以先养着。

    正寻思着,突然反应过来:

    ‘我要来名册,不是为了挑儿媳妇么,怎么先给自己找起来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 择妃

    作为一名称职的好父亲,高澄一连为自己圈了好几位未来的妃嫔,也终于肯给儿子们挑选王妃。

    真不是当爹的要跟儿子抢,再过十来年,宫中的妇人们大多年老色衰,他总得为自己的幸福打算。

    例如被圈定的名单中还有一名名叫冯小怜的女婴,有道是: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等红颜祸水,怎能放任她将来蛊惑了自己儿子,诸般罪孽,作为慈父的高澄愿意一肩承担,其爱子之心,天地共鉴,日月可昭。

    收起了略显离谱的自我感动,高澄沉下心来为自己挑选儿媳。

    正所谓娶妻娶贤,纳妾才看相貌,若是乱点鸳鸯谱,给他们指个蛇蝎妇人,家宅又怎得安宁。

    原时空中高孝瑜尸骨未寒,王妃卢氏便构陷婆婆宋太妃,使其被高湛冤杀,这便是娶妻不贤的恶果。

    高澄将名册翻来覆去的看,也终于为他们各自挑好了正妃。

    晋王高孝璋受其外祖父尔朱荣的牵连,难以被汉化鲜卑与汉人士族接纳,高澄便为他指了尚书右丞崔昂之女。

    崔昂与崔季舒、崔暹并称博陵三崔,只不过相较于两位同族,他与高澄的关系并不怎么亲近。

    究其根源,还是当年信都建义时,高澄写信诚邀崔昂、崔季舒出山,十七岁的崔季舒持信而来,从此为高澄辛苦奔走,而崔昂并不看好高氏,以闭门读书为由婉拒。

    直到后来崔暹由晋阳来到洛阳辅佐高澄,为其一连举荐崔昂、邢邵、温子昇三人,崔昂才得以入幕。

    崔昂之女年纪与高孝璋相仿,据名册所载,此女秀外慧中,是个温婉贤淑的性子。

    其母闺名卢秀娥,出自范阳卢氏,高澄为长子指了这门亲事,也算是用心良苦。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