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青春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北魏末年

章节目录 第705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侯景不慌不忙从怀里拿出一份密信,递给吴明彻,也为柳仲礼解释道:

    “这江南的士族,都被萧衍老儿惯坏了,侵占田亩,藏匿隐户,陛下对此颇为忧虑,我等为人臣者,自当为君上分忧。”

    柳仲礼有所悟,高澄是要对江州士族出手。

    吴明彻看罢密信,果然不出所料,便是让他来做这个恶人,上表建康,要求清查江州土地、户籍。

    割肉的刀子切在别人身上,自己当然感觉不到痛,吴明彻小心收好密信,与侯景道:

    “侯刺史尽管回复陛下,明彻定会把江州打扫干净,绝不遗祸患于君上。”

    “如此甚好。”

    侯景含笑点头。

    三人与王琳一起喝到天明,柳仲礼带着满身酒气回的军营,望着大营门口的梁字旗,柳仲礼驻足许久,最终化作叹息。

    他清楚的知道,萧梁已经完了。

    萧纶被送往洛阳幽禁,萧绎自焚而死,萧纪为陈霸先所杀,如今只剩了萧纲,虽然跨有江东、江州,但吴明彻与柳仲礼这两员领兵大将在背地里已经以齐臣自居,真要倾覆社稷,不过举手之劳。

    柳仲礼领军回建康的途中,吴明彻即向萧纲上表,请求索括地方,盘点田亩、户籍,以充实国库。

    难道吴明彻不惧士族报复,愿意出这个头,萧纲自无不许,江州是拿下了,可他还欠着高澄三十万匹布以及大量军资。

    开源节流,再是节俭,也不如开源来得收益更多。

    第四百四十九章 构陷

    建康朝堂为吴明彻酬功,本是以其为江州刺史,又担心他坐大,于是命浔阳郡王萧大心出镇。

    可萧纲已经是五十年纪,又恐将来太子登基,有强藩皇子,国家再度陷入内战而分裂,才有了吴明彻与萧大心的军政搭配。

    吴明彻向建康请求索括江州,没收士族豪强侵占的土地,将隐户编为税户,虽是高澄幕后主使,但对建康的国库也不无裨益。

    萧纲立即应允,但当然不可能让儿子萧大心在士族面前来当这个恶人。

    既然是吴明彻倡议,便也顺水推舟,由他主导,原本所谓的军政分治,却成了吴明彻因主持人口、土地清查,最终独揽江州军政大权,萧大心这个江州刺史来到浔阳,只是虚有名位,并无实权。

    而柳仲礼,连着几年灰头土脸之后,这一次终于以先锋大将的身份在西征江州的战事中立下功勋,又重新收获了萧纲在能力上的信任,率领大军押解降卒入京后,以都督京畿军事之任,驻守朱雀航。

    随着萧绎自焚身亡,段韶也回兵京口,萧纲特意命人邀请段韶往建康赴宴,酬谢其在江州战事期间,为自己逼退陈霸先的军事威胁。

    只是段韶另外接到消息,不曾往建康城去。

    原来萧纲眼见江州重归版图,便有心振作,除去段韶这个所谓驻梁齐军的统帅,将齐人赶回江北,而设下了这场鸿门宴。

    但架不住江南通齐之人太多,见请不动段韶,萧纲也终于歇了心思,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江州。

    江州已经乱了,吴明彻手段太狠,所谓清查士族户口、田地,完全就是冲着抄家去的,也逼反了江州士族,纷纷武力反抗。

    可吴明彻麾下实实在在三万精兵,岂是豪族奴仆、部曲所能抗衡,偏偏武力反抗又授人以柄,吴明彻再无顾忌,杀得江州士族噤若寒蝉。

    建康渔民时常都能看见上游漂浮下来的尸首,连段韶都在暗地里向吴明彻抱怨,杀人之后弃尸长江确实便捷,但也要考虑下游之人的感受。

    吴明彻于是改水葬为火葬,但他杀伐太过凌厉,无数人往建康鸣冤,萧纲三令五申让吴明彻控制清查的规模与力度,吴明彻始终置若罔闻。

    “陛下,吴明彻不尊上令,其人假借清查,打击不从,臣以为其心或有反意。”

    韦粲的一席话,深得萧纲认同,吴明彻自独掌江州大权后,听调不听宣,行事越发张扬大胆,本以为只是又一次土断,没想到却是对江州士族挥起的屠刀。

    才出牧,便有如此行为,真要让他久镇地方那还了得。

    萧纲随即下旨,试图将吴明彻调回江东,以韦粲替代。

    然而朝廷使者却被吴明彻赶回建康,吴明彻也随即向洛阳报信。

    高澄接连得知萧纲欲图段韶,又想实控江州,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更何况小高王。

    “得让萧纲明白,江南是谁的天下。”

    高澄凝眉与韦孝宽冷哼道。

    不久,建康城中流言四起,皆是对韦粲的构陷之词,中伤之言,不堪入耳,而群臣纷纷上表弹劾,仿若亲眼见闻。

    所谓众口铄金,韦粲难证清白,萧纲不得已将其逐离建康。

    韦粲才离开建康,萧纲又遣人追上车马,带去言语,希望他留待有用之身,再图将来。

    萧纲与韦粲主臣多年,素知其为人,又怎会相信那些流言,所谓贬谪,不过是群臣逼迫太甚,不得已而为之。

    韦粲注视着使者离去,将目光移向滔滔江水,面上泛现一丝苦笑。

    哪还有将来。

    自己之所有有今日,皆是为天子出谋划策,试图摆脱北齐的操控。

    但如今的际遇已经让他明白,无论是外镇的吴明彻,还是建康朝臣,暗地里通齐之人不知有多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